-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
青年创业创新基地
项目总结报告
二〇一三年八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项目概况 1
一、建设思路 1
二、建设内容 1
三、建设目标 2
四、建设进度 2
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情况及其成效 3
一、营造创业创新氛围 3
二、开设创业创新课程 3
三、搭建创业创新平台 4
四、举办创业创新活动 5
五、组织创业创新培训 6
六、开展创业创新服务 6
七、示范辐射作用 7
第三部分 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8
一、长效的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8
二、对外服务能力还需提高 8
1 -
第一部分 项目概况
一、建设思路
围绕“大学校培养小老板、小老板成就大事业”的培养理念,立足校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我校师资、设备和区位优势,通过建设青年创业创新基地,进一步营造校园创业创新氛围、激发师生创业创新热情、培养师生创业创新能力、推动师生创业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今后创业创新奠定坚实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内涵,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二、建设内容
(一)指导学生开展仿真创业创新活动
通过建立创业创新网上交流平台、开辟创业创新橱窗、新增创业创新广播节目、举办创业创新大赛、建立校友创业创新事例展览厅、开设创业创新系列讲座、建立创业创新工作室、开辟创业创新网络平台等途径,营造创业创新氛围、激发学生创业创新热情、提高学生创业创新素养、培养学生创业创新实践能力;设立专项创业创新基金,为师生开展创业创新活动提供资金保障。
(二)指导学生创建创业实体
设立专项创业启动基金,为学生创建创业经济实体提供资金保障;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市场调查、项目选择、注册公司、经营管理等活动,提高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三)面向社会开展培训和技能鉴定
通过提供培训、技能鉴定、争创市级“青年创业创新基地”等途径,为社会培养创业创新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青年创业创新基地的技术可以向企业、周边地区辐射。
三、建设目标
用两年的时间,把创业创新基地建设成我校创业创新教育与实践的主阵地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载体。实现学校教育培训与行业企业的融合、教室与车间的融合、教师与师傅的融合、学生与学徒的融合、作品与产品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学校教育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融合。
四、建设进度
项 目
2012年7月预期目标
2013年 7 月预期目标
名称
建设内容
青年创业
创新基地建设
1.仿真创业创新活动
开展仿真创业创新系列活动,设立创新专项基金10万元。
建成校友创业创新事例展览厅,举办创业创新大赛,开展小发明、小创新10项,创业计划书500份,新增创新专项基金15万元。
2.创建创业创新经济实体
设立创业启动基金10万元,创立1-2个创业经济实体。
新增创业启动基金20万元,创业实体有一定的经济收益。
3.面向社会开展培训和技能鉴定
培训、鉴定社会人员5000人次。
培训、鉴定社会人员5500人次,争创市级“青年创业创新基地”, 青年创业创新园的建设经验向兄弟学校辐射。
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情况及其成效
一、营造创业创新氛围
(一)开辟创业创新橱窗、新增创业创新广播节目,广泛宣传“人人可以成才,人人可以创业”的创业理念。先后制作了12期创业创新橱窗,宣传创业创新政策,介绍创业创新技法,展示校友创业创新历程,每周三校园广播按时播出创业创新先进人物事迹,激发学生的创业创新热情。
(二)邀请企业家来校做创业报告,邀请创业获得成功的优秀校友回校讲讲“创业故事”和“创业之路”。先后邀请开山集团书记江锐、红五环集团总经理苏永强、永力达机床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胜、我校优秀毕业生徐燕、徐清来校和学生分享创业经验,组织创业之星回校园系列活动,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学生,以创业的精神鼓舞人,以创业的实践促进人,帮助学生树立创业理想,激发对创业的向往,增强创业的信心。
(三)引进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创业创新文化进校园。在教学楼的楼道、墙壁上建设“文化长廊”,用马云、李开复、史玉柱、俞洪敏等二十多位知名创业者以及我校徐燕、丁铁松、徐清等四十多位创业成功的校友的的形象、创业故事和语录感悟学生、激励学生,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四)开设网上交流平台。在校园网上,专门设立了创业创新论坛,我校师生可以自由登录,发布信息,交流创业创新心得,分享创业创新经验。
二、开设创业创新课程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组织200多位老师进行市场调研和下企业锻炼,了解市场动态,掌握最新工艺和技术;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派出教师参加全省“双创”课程教学的专题培训;安排衢州市名师郑军老师、衢州市优秀职工金奖获得者程华伟老师、衢州市计算机技能比赛获奖选手徐宏芳老师等优秀老师负责教学。
(二)作为首批浙江省中职学校创业创新课程教学的试点学校,率先开设创新课程和创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