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就”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十分频繁,其义位众多,语义丰富,不仅可以表示
客观的概念意义,也可以表达主观的情感态度。本文旨在研究“就”是如何从单
一语义发展到错综复杂的多语义,以及促进其语义演变的动因和机制是什么。本
文首先对“就”进行语义溯源,从历时层面上对“就”语义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
寻找各义位的语义来源,考察 “就”的语义演变路径。其次,在历时梳理的基础
上,从共时层面上对现代汉语中“就”的语义系统进行描写和梳理。最后,以历
时层面和共时层面的研究为基础,对推动“就”语义不断丰富的原因即动因和机
制进行探讨。本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该部分首先介绍了选题缘由和“就”的研究意义、研究内
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其次,从“就”的辞书释义以及对“就”
的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的研究对前人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以往研究
的成就和不足,并为本文对 “就”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是对“就”的语义溯源和历时考察。该部分根据历史朝代并结合“就”
的语义发展结点分为六个时期,根据作品的语言风格和内容从各个时期中选取尽
可能代表当时语言使用情况的代表作,概括“就”在其中的语义,归纳义位和用
法,进而概括 “就”的语义演变脉络。
第三部分是现代汉语“就”的语义共时分析。该部分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
在共时层面上梳理“就”在现代汉语中的语义使用情况,分析“就”的语义范畴,
构建 “就”的语义系统,体现出 “就”语义之间的关联性。
第四部分是“就”语义演变的机制和动因研究。该部分主要从语义演变的机
制和动因两个方面来探讨“就”语义演变的原因。在演变机制上,本文从句法位
置、语境吸收、主观化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期为“就”的语义发展找到合理解释。
在演变动因上,本文主要是运用认知心理学的隐喻理论,结合意象图式的分析工
具对 “就”的语义演变进行探究。
第五部分是结语。该部分对文章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反思了文章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就”语义演变 历时考察 共时分析 机制和动因
III
目 录
摘 要III
AbstractIV
绪 论1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价值1
一、选题缘由1
二、研究价值1
第二节 研究现状2
一、关于 “就”在辞书中的释义3
二、“就”的历时演变研究4
三、“就”的共时研究5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12
一、研究内容12
二、研究思路12
第四节 研究方法13
一、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方法13
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14
三、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14
四、分析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14
第五节 语料来源14
第一章 “就”的语义溯源及历时考察15
第一节 “就”的语义溯源15
第二节 “就”语义的历时考察16
一、先秦时期 “就”的语义分析16
二、两汉时期 “就”的语义分析19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就”的语义分析24
四、隋唐五代时期 “就”的语义分析27
五、宋元时期 “就”的语义分析29
VI
六、明清时期 “就”的语义分析34
第三节 “就”的语义演变脉络39
一、“就”语义演变的时间脉络40
二、“就”的语义地图41
第二章 现代汉语 “就”的共时语义分析4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