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8 PAGE 《木兰诗》 教学设计 木兰诗(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学生情况,结合本文民歌的特点,确定以下几个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反复诵读(齐读、个读、感情读、配乐读),体会民歌朗朗上口、回环往复的韵味。 2、通过品析语言和吟读想象的方法,抓住“木兰是女郎”一句,感受民女木兰的情味(英雄气和女儿情)。 3、通过诗歌的详略安排和背景介绍,体会作品的情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教学方法】 1.诵读式 2.自主合作探究式 3.点拨式 【评价方案】 1.通过齐读、有感情朗读,配乐朗读,力求读出民歌朗朗上口,回环往复的韵味。(检验目标一的达成度) 2.通过对字词句段的品析和引导学生想象,体会木兰的英雄气和女儿情。(检验目标二的达成度) 3.通过背景介绍和探讨详略的安排,解读民歌的创作意图,体会百姓的心声。(检验目标三的达成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活动方案】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木兰诗》的文意,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被艺术家改编成戏曲、动画片搬上了荧屏。有动画片版的花木兰,这是豫剧版的花木兰,这是电影版的花木兰,还有邮票版的花木兰。一提起花木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那你心中的木兰是个什么形象呢?    生交流 这么多版本的花木兰,如果我们要探寻它的源头,那就要追溯到北朝民歌《木兰诗》。 那民歌中真实的木兰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回到1500年前的南北朝,去聆听那古老的民歌《木兰诗》,去解读原汁原味的民女花木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木兰形象,导入到木兰的原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民歌琅琅上口,回环往复的韵味。 2、通过品析语言和吟读想象的方法,分析民女木兰的形象。 3、通过诗歌的详略安排和背景介绍,体会作品的情感。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紧扣课程目标,从语言形式入手,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情感。其次也抓住民歌这一文体的特点。让学生带着目标开启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 二、读民歌之韵味 亲近诗歌最好的方式就是朗读。这是一首民歌,是由老百姓创作,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赋予了他的生命。民歌是可以传唱的,所以它的节奏非常鲜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有节奏地朗读这首民歌《木兰诗》。 1、读出节奏 (1)朗读指导:这是一首民歌,要读出节奏。 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特殊句式:磨刀霍霍向-猪-羊。      不知木兰是-女-郎。      安能辨我是-雄-雌? (2)、生齐读《木兰诗》,师做出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上节课的朗读练习,这次朗读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升,要求有节奏地诵读,感受民歌朗朗上口,回环往复的韵味,同时为下一环节赏析木兰的形象做了铺垫。 2、读好韵脚 这首民歌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除了节奏鲜明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1)我们以课文的第5段为例。这一段的最后一句是“送儿还故乡”, 故乡还可以叫什么呢, 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故乡也可以称故园,还有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也把故乡称之为故园。 故乡有很多的同义词,我们把“送儿还故乡”换成 “送儿还故园”行吗? 大家读读看。 明确:故乡的“乡”字和前文中的字是押韵的。押的是“ang”韵,韵脚分别是(押韵的字)堂、强、郎、乡。因为这些句子隔句押韵,所以我们读起来才会朗朗上口。 (2)朗读时要将韵脚的音节稍稍拖长,读得响亮,这样听起来会更和谐优美,从而显示出诗歌的韵律美。 (3)我们集体把这一段朗读一遍,注意读出节奏,读好韵脚。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诗歌中故乡的别称,学生找到故园,引导学生采用置换的方式,去体味民歌押韵的特点,并指导韵脚的读法。 三、吟民女之情味 初识木兰——体会“英雄气” 一首朗朗上口的《木兰诗》,一曲巾帼英雄的赞歌,那民歌中的木兰又是什么样子呢,进入下一环节,吟民女之情味。 上课时同学们说木兰是个英雄,那民歌中有没有表现木兰英雄气概的句子。(第四段) 你能在横线上分别写上一个字,来概括这一段的内容吗? 路途之遥,行军之速,环境之劣,战时之长,战况之惨。 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勇敢) 我们集体朗读一遍,读出木兰的英雄气概。 贴近木兰——感受“女儿情” 同学们,木兰诗全篇有330个字,只用了30个字来表现木兰的英雄气概,那其他300个字又写了什么呢?老师在阅读那其余300字的时候,发现有些句子写得太繁琐,就给它做了改动。 你能从民歌中找到对应的句子吗?比较一下,有什么异同。 改句 原句 1问女何思忆,女无所思忆。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nmi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