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性与时间文学时间观的历史与现实
1. 时间观与叙事结构的对应关系
法国理论家luciengouder提出,作品的世界结构与一些社会组织的精神结构是一致的。 (戈德曼1988:182) 遵循戈德曼的指引, 本文提出:叙事作品所体现出的时间观和叙事结构之间存在着呼应关系。 (1) 时间观是社会生活的组织方式, 叙事结构是叙事文本的组织方式, 二者的呼应将叙事的虚构与社会的现实“缝合”起来, 产生出浑然一体的“意蕴”, 弥散于文学的想象空间和世界的现实空间。本文将首先从理论上探究时间观和叙事结构的呼应关系, 继而借助于两部英国荒岛小说, 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和威廉·戈丁的《蝇王》, 在文学实践中对这种呼应关系加以验证。
2. 时间观念和叙事结构的理论探讨
2.1 现代社会的时间观和新时代观
时间是生命的载体, 无论是物质存在, 还是精神意识, 无不在时间中发育、成熟、衰老、更新。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中, 人们对时间形成种种不同的观念, 可划分为两大类:循环往复式时间观和矢量直线式时间观。
古代社会中, 耕种和游牧的生产方式,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逐水草而居, 择四时以游的生存韵律, 为山川、河流、深峡、牧场所割裂的生活空间, 以及与日月星辰、河水涨落、草枯草荣等自然现象的亲密关系, 令各民族不约而同形成循环往复式时间观。尤西林教授在他的文章《现代性与时间》中对古代时间观作如下总结:
(1) 以占据生产———生活方式基础地位的自然变化为时间坐标系;
(2) 时间过程非匀质性与参照系的具体性;
(3) 时间度量非标准化;
(4) 以天体旋转为中心的诸自然参照系提供自然节律时间, 促成古代时间观最为重要的特征:永恒不变的循环重复。
(5) 血亲关系和祖先崇拜令古代时间观中“过去”一维隆重。 (尤西林2003:21-22)
于根·哈贝马斯 (Jurgen Habermas) 指出, 由“启蒙”所标示出的资本主义现代社会同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区别出现于对时间的体验上, “现代社会之所以不同于古代, 一个重要事实就是, 现代社会向未来开放, 每一刻都产生出崭新的下一刻, 时代由是不断更新, 源源不绝”。 (Habermas 1987:5) 现代时间观以矢量直线为特征, 时间的未来向度吞没了当下和过去, 呈现为向着未来的矢量直线运动, 生存成为向着未来单向展开的永恒将来时。英国学者罗纳德·施莱弗尔 (Ronald Schleifer) 在《现代主义和时间》 (Modernism and Time) 一书中对现代矢量直线时间观作了一番总结, 它包含以下一系列假定:
(1) 时间永恒不变, 无地域之别, 是没有内容的流动;
(2) 时间对发生于时间“之内”的事件不施加影响;
(3) 时间的永恒直线运动带来无限进步的观念, 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就是其典型代表;
(4) 知识、经验的主体性与事实、事件的客体性超出时间之外;
(5) 主体与客体均超出时间之外, 故而观察者亦可超出时间之外, 对时间中发生的一切做出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的观察。 (Schleifer 2000:2-3)
19世纪中叶以来,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文化矛盾的加剧,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时间观经历了一次转向, 至少在哲学、文学、艺术等表意话语领域, 呈现出由矢量直线向循环往复回归的趋势。时间的周始循环抹去了过去、当下、未来之间的差异, 无数时间之环相重叠, 环上每一点均压缩着过去、当下、未来的体验, 矢量直线模式下过去、当下、未来之间截然分明的区划在循环往复模式下“短路”。这正是沃尔特·本雅明 (Walter Benjamin) 命名为“星从” (constellation) 的时间/历史观。本雅明的星丛时间观视时间为无数当下的集合, 是非连续的断点勾勒出的轨迹, 每个断点都是一簇“星丛”, 当下与过去在其中相遇、碰撞、聚合、变异。在《拱廊规划》中一段意味深长的注释中, 本雅明写道:“当下的每个形象皆决定于与之同时存在的所有形象:每个当下都独一无二……并非过去把光辉投射于当下之上, 亦非当下把光辉投射于过去之上。许多事物与当下同时涌现, 如电光火石, 所谓形象就是它们同当下形成的星丛。” (Benjamin1999:1)
在星丛时间观的观照下, 历史犹如一幅巨大的拼贴画, 可辨识的图案之下是一个个非连续的断点和色块。越走近历史, 看到越多的是一个个当下时间的坚硬外壳, 而非抽象逻辑的流动。历史失去其单向度性, 从一个当下时间走向另一个当下时间, 从一簇“星丛”步入另一簇“星丛”, 不仅在“前进”, 同时也在“后退”。未来不仅是未知的疆域, 也是曾经的回归。 (2)
2.2 在不平衡的语境中把握场景
叙事, 视情节在逻辑关联上的不同类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