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目录到部序目录的演变.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部目录到部序目录的演变 唐初,《隋志》正式采用了《史记》收集的方法,并将《汉志》六经中的六艺略集中的史料相结合,成为中国书目研究史上做出的贡献。使用已久。 1 西汉“史”“经”“子”集”地位的演变 “ (贞观) 十五年又诏左仆射与志宁太史令李淳风、著作郎群安仁、符玺郎李延寿同修五代史志, 凡十志三十卷, 显庆元年太尉长孙无忌等上, 诏藏秘阁后又编入隋书……” “ (魏) 秘书监荀勖, 又因中经, 更著新簿, 分为四部, 总括群书” 直到《隋志》最后确定经、史、子、集四类, 成为我国古代目录的正统和主流, 即“汉以后之艺文唯籍是, 以考见源流辨别真伪” 2 史部目录的独立 《隋志》是唐代官修的书目, 在隋代藏书目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编成, 可谓“远览马史、班书, 近观王阮志录, 挹其风流体制, 削其浮杂鄙俚, 合其近秘, 约文诸义” 《隋志》四分法最大的贡献在于史部独立, “七略不列史部, 古无史名, 不能别自为类, 入春秋类, 后世史部日繁, 不能悉以春秋之法, 故别为一部” 2.1 独立石部长目录的原因 史部目录独立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综合来看, 史部在《隋志》中独立并最终定名, 是有如下原因的。 2.1.1 魏晋时期藏书的兴盛 “史部”从附于“春秋类”到独立的一个根本条件必然是史学书目的增加。从汉至隋之间, 经历魏晋乱世, 国家尚无一个稳定的环境去统修诸书, 因此官修书目不多。但是, 魏晋时期私家修史之风盛行, 史书数量剧增。“ (隋志) 凡史之所记, 八百一十七部, 一万三千二百六十四卷。通计亡书, 合八百七十四部, 一万六千五百五十八卷。” 本时期众多书目中, 多为私家撰修, 最主要的特色便是“史注”, 且史注内容完备, 包括音义、补遗二种。此处以《汉书》为例, 仅《汉书》一种就有“汉书集解音义二十四卷, 应劭撰。汉书音训一卷, 服虔撰。汉书音义七卷, 韦昭撰。汉书音二卷, 梁刘显撰。汉书音二卷…… 2.1.2 广搜集佚书,多搜集《隋志》 唐乃盛世, 文治天下, “贞观三年, 诏 (魏) 征等修隋史, 十年成纪传五十五卷, 十五年又诏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志, 显庆元年长孙无忌上进……令狐德棻案刻隋书之后……十志内惟经籍题以无忌。” 唐代修史时间之长, 人员之繁多, 是前所未有的, 也正因为此才可以广搜佚书, 博采众家, 成就《隋志》。 “令狐德棻, 宜州华园人, 隋鸿胪少卿熙之子也……德棻博涉文史, 早知名。” “无忌贵戚好学, 该博文史, 性通悟, 有筹略。” “玄龄幻聪敏, 博览经史, 工草隶, 善属文。” 以上为《隋书》的参修人员, 均有名气且文史知识广博, 史学以及目录学思想过人, 是《隋志》得以完成、史部可以独立的一个重要因素。 2.1.3 “需求”类,即 自汉代起, 就有众多文人志士为图书整理不断努力, 书目也出现一定时期的稳定发展。“及汉末迁都, 禁溺过半。爰自魏晋, 迄于周隋, 而好事之君, 摹古之士, 亦未尝不以图籍为意也。” 以上人士的代表著作有“晋中经十四卷, 荀勖撰。……宋元徽元年四部书目录四卷, 王俭撰……梁天监六年四部书目录四卷, 殷钧撰。 2.2 独立历史部门的过程 2.2.1 《汉纪六》“则日皆势之所。也皆势之所。也皆势之所。也皆势之所。也皆势之所。也皆势之所。也皆势之所。也不也。” 史部目录的独立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随着时代的进程而变化的, “《七略》之流而为四部, 如篆隶之流而为行楷, 皆势之所不容己者也。” 随着史类书目日渐繁多且下分子目细致, 史书再附于“春秋家”之下就不太合理了, 而且不利于其查找。 2.2.2 《晋金十二卷》的“史部” “ (荀勖) 领秘书监与中书令张华依刘向别录, 整理记籍。……及得汲郡冢中古文竹书, 诏勖撰次之, 以为中经。” 2.2.3 李充分利用了“历史部门”的地位 “时典籍混乱, (李) 充删除烦重, 以类相从, 分作四部, 甚有条贯, 秘阁以为永制。” 2.2.4 史部类图书概况 《隋志》记载梁阮孝绪撰“七录十二卷”。“阮孝绪作七录已, 亦条刘氏七略及班固汉志, 袁山松后汉志, 魏中经, 晋四部所亡之书为一录。” 时至今日, 《七录》已佚, 仅有《七录序》保存于《广宏明集》, 据其分类法, “史部”类似于“纪传录”, 下设“国史部、注历部、旧事部、职官部、仪典部、伪史部、杂传部、鬼神部、土地部、谱状部、簿录部”。“纪传录”把“史部”书目划分更为细致, 成为《隋志》的重要参考。 2.2.5 史部书目的地位的变化 “班固以史记附春秋, 今开其事类, 凡十三种, 别为史部。” 经比较史部书目的地位变化如下:汉志·六艺略·春秋家附———荀勖中经新簿·丙部———李充四部目·乙部———王俭七志·史部·经典志·史记杂传类———阮孝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