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层掌、双足底角化性斑块一例
1 家系与调查方法
患者,50岁。因双手掌、双足底黄色角化性斑块40余年,于2018年9月4日就诊于我院皮肤科。患者自婴儿期无明显诱因于双手掌及双足底出现皮肤粗糙,后逐渐形成对称性淡黄色、扁平角化样增厚斑块,摩擦部位斑块较厚。皮损初起无明显自觉症状,受压、摩擦后出现轻微刺痛,足部皮损范围逐渐扩大,未治疗,自诉足底部皮损在修脚后可适当缓解不适感。角膜未见异常,颊黏膜无白斑,牙齿发育正常,无精神障碍。患者2018年7月2日诊断膜性肾病,目前口服他克莫司治疗。父母非近亲结婚,其家系有多例类似患者,均为自幼患病。具体家系图见图1。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患者(先证者,Ⅲ18)双手掌各可见1个黄豆粒大小暗黄色圆形角质肥厚斑,双足底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蜡黄色、扁平局限性角质肥厚斑块,直径从0.5~3 cm不等,表面粗糙,质地坚实,边界欠清,中央较厚,表面周边皮纹清晰,足跟部蜡黄色角质增厚斑上可见黄白色鳞屑,表面皮纹模糊,触之质硬,见图2。指甲、趾甲均未受累,身体其他部位未见类似皮损。患者拒绝进一步组织病理检查。患者妹妹(Ⅲ20)双手掌可见多个黄豆粒大小暗黄色圆形角质肥厚斑,双足底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蜡黄色、扁平局限性角质肥厚斑块,见图3。
家系调查:对家系5代人进行调查,有17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5例。发病年龄均为婴儿期,临床表现均为掌跖弥漫性角化过度,所有患者角膜、口腔黏膜、牙齿均无异常,家系患者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患病(男女不定),先证者祖代与亲代男女患病不定,未发病者其子代均正常,无隔代遗传。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诊断为弥漫性掌跖角化病(Diffuse palmoplantar keratoderma,DPPK)。
2 dppk临床应用
DPPK是一种累及掌跖部位皮肤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表现为掌跖部位皮肤增厚和角化过度。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弥漫性、局限性、点状等,根据组织病理可分为表皮松解型和非表皮松解型
弥漫性表皮松解型掌跖角化病(Diffuse epidermolytic palmoplantar keratoderma,DEPPK)的临床特征为在出生后数周至数月即开始出现的掌跖部弥漫性、斑块性角化过度,边缘可见明显红斑。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家系遗传密切相关,可伴关节垫、指(趾)甲受累等表现。该病与角蛋白基因簇区域相关,很多研究表明该病致病基因定位于17q12-21,与角蛋白9基因(Keratin 9 gene)突变相关,目前该病已有26种K9基因突变位点被报道。也有少部分研究发现该病与角蛋白1基因和角蛋白16基因突变相关
DPPK在临床上需与角化过度型手、足癣及掌跖慢性湿疹相鉴别。鉴别点除了组织病理外,还可通过家族史进行鉴别,DPPK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为患者双亲中有1例携带致病基因,患者同胞中的发病概率为50%,男女机会均等,多代连续发病,父母双方均没有病时,子女不会发病。本例患者皮损主要表现为扁平斑块,呈胼胝样外观。本例系5代,有17例患本病,皮损表现很相似,无隔代遗传现象,发病与性别无关,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研究发现,DPPK可合并耳聋、心肌病、食道癌等疾病
DPPK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临床治疗采用口服维A酸,外用角质溶解剂、剥脱剂对本病有缓解作用。由于本例患者合并有模型肾病,目前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给予本例患者外用尿素乳膏软化皮损治疗,治疗后1个月随访,患者双手掌、双足底角质肥厚斑块较前略变薄,见图4。本病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可通过基因定位和产前分子诊断预测后代发病的可能性,期待今后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出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岳飞《满江红·写怀》[课堂实用].ppt VIP
- 《高等数学(上册)》(阳平华)645-4教案 第七章 第27课 定积分的应用(一).doc VIP
- 青春交往学一学父母态度我调查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PPT课件.pptx VIP
- (非常详细)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内附例题与答案).pdf VIP
- 正压通气治疗机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4年修订版) &正电子发射磁共振成像系统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4年第8号).pdf VIP
- 《中秋节的传说》传统故事绘本.pptx VIP
- 医疗器械相关标准-TGBC17-2024 检验检测机构常用化学试剂储存管理规范&TGBC19-2024 检验检测机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范.pdf VIP
- 铜陵铜化集团招聘考试题目.pdf
- 爱尔兰-性能研究申请.pdf VIP
- 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呼吸护理.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