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伴奏混声合唱《牧歌》的改编
蒙古民歌独特、鲜明、完美。旋律优美、端庄,节奏舒展、自由,有着草原般宽阔的气息,它以徵调、羽调为主要调式,次之为宫、商调,并常出现调式交替,好像是天空般多变的色彩一样,令人着迷。蒙古族民歌在情感表达上,朴素大方、真实内在并带着强烈的抒情性,犹如醇香的马奶酒,散发着草原的芳香。可以说,蒙古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很大一部分体现在民歌中。对“逐水草而居”的蒙古人来说,民歌是最生动、最丰富,也是最为蒙古人民喜爱和传唱的艺术形式之一。
牧歌是蒙古族牧民在草原上歌唱的一种民歌形式,当然也是蒙古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特有音乐风格。牧歌起源于蒙古族人民长期的游牧生活,有上千年的历史。牧歌在蒙古族民歌当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最能体现典型的蒙古族民歌的音乐风格。1
歌唱草原、赞美骏马、歌唱爱情是牧歌中最常见的题材内容。其特点:一般表现为音调高亢绵延,非均分的自由节奏,使人感到气势宽广。长线条的乐句,大起伏的音程,具有强烈的华彩性和内在的抒情性,优美的歌声往往会把人们带到浩瀚无垠的茫茫草原,使人的怀旧之情油然而生。牧歌大部分是赞美故乡山河和兴旺繁盛的五畜,表现出草原牧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淳朴情感,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
白云的下面,盖着那雪白的羊群。
羊群好像是,斑斑的白银,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
谱例1
这首《牧歌》是流行于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和兴安盟地区的蒙古族长调民歌。1948年安波、许植、胡日查编辑出版的《东蒙民歌选》就收录了这首民歌。原民歌为一段曲式结构,由各4小节的两个乐句构成,为宫调式。(92)蓝天、白云、草原、羊群等构成的歌词单纯朴实,体现出对草原和牧民生活的挚爱。两个乐句构成乐段,它们各自表达了比较完整的乐思。首句为上句D宫调式,尾句为下句G宫调式,旋律整体上形成两个调性的对置,这种对置多数是由于上下句之间句法的变化重复所造成的。它们对称方整,一呼一应,上句似提问,下句似作答,形成所谓二分性上下呼应乐段,调式骨干音级的安排完全体现出典型的功能呼应的格局。提问的上句有四个明显的长音,分别为D-E-D-D;作答的下句也有四个明显的长音,分别为G-A-G-G,上句完全是下句的低五度重复,形成属调与主调的关系进行,并结束于G宫调式,形成了调性对置的音乐特征。从节奏上看,每小节第二拍均为延长音,突出了音乐辽阔深远、意境深邃的特点。从曲调上看,第一乐句围绕着宫音上下漂浮,第二乐句则为第一乐句的下五度模仿,以宫音为中心作迂回进行。舒展的节奏、辽远的曲调与歌词浑然一体。
1956年作曲家瞿希贤将《牧歌》改编为无伴奏混声合唱,充分发挥了人声的巨大感染力,简洁明了,又丰富多彩,成为合唱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作品采用了固定旋律变奏手法,(178)由引子、主题和尾声三部分组成,为降G宫调式,全曲共66小节。
谱例2
首先,谱例2由女中音声部引出主题旋律,主题是在女中音再分部的另一个声部衬托下显示出来的,两个声部形成的音响、音色是非常丰满的,和声为三级到六级的进行模式,具有半终止的特点。而后,女中音声部变成声部长音,来衬托男低音声部在下五度关系上的再次呈示主题,出现了降G宫音明确了调性。属音与主音的哼鸣主题呈示,构成了全曲的引子,形成了一个纯净的音响空间,为主题“翠绿的草地上,跑着白羊,羊群像珍珠撒在绿绒上”做了很好的铺垫。
谱例3
其次,由谱例3可知,主体的第一部分,上句采用主调和声式写法演唱主旋律,女中音及男高音则作为和声性的声部对主旋律进行烘托和渲染。(力度mp)和声进行为Ⅲ级-Ⅳ-Ⅲ级-Ⅴ级,以属和弦为主表现了草原的深远与宽广。下句采用了复调写作中的主题拆分的手法,女高音声部演唱主题旋律,答题旋律由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声部以呼应和模仿的创作手法共同完成。四个声部相互交织,或为补充,或为衬托,将“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草原美景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和弦的使用较上句的写作要复杂些,出现了Ⅰ级 -Ⅰ6级 -Ⅴ56/Ⅴ级 - Ⅴ级-Ⅵ级- K46 -Ⅴ级 -Ⅰ级的进行,即有属关系的离调和弦,增强了和声的色彩性,形象地表现了羊群像珍珠撒落在草原上的灵动与细腻;还有终止式的进行,即男低音声部演唱的“绒上”对女高音声部演唱的“绒上”进行的旋律减缩模仿,充分地展现了草原的一望无垠及草毯如毡的自然风光, 也对整个乐段进行了总结。
谱例4
由谱例4可知,第二部分上句主题旋律由男高音声部演唱,女高音声部为卡农式模仿复调的写法与男高音声部交相辉映。男低音与女中音声部为和声性声部。这一段的写作无疑为作品增添了新的生命力。由对景物的描写转为对人物的刻画(力度由mp增为mf),音乐画面的清晰感也随之增强,仿佛在广袤无垠的草地上,男女主人公并肩而坐相互倾诉爱慕之情,又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值得一提的还有男低音声部的写作极为巧妙: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