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子陶瓷钛酸钡介电温度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钛酸锆是一种典型的铁电材。它是电子陶瓷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被称为“电子陶瓷行业的支柱”。BaTiO3陶瓷因为高的介电常数及优良的铁电、压电和绝缘性能,且对环境无污染,在电子学、热学、声学、光学等学科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的首选介质材料。
随着电子设备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要求片式电子元件具有高可靠、高精度、高集成、高频率、智能化、低功耗、大容量、低成本,这也是元件技术研究的主要目标。为适应表面安装技术的需求,MLCC大量取代了有机电容器和云母电容器,并开始部分取代钽电解和铝电解电容器。在材料方面,贱金属电极材料(BME)体系技术,结合超薄介质超高层数工艺技术,有效地降低了材料成本和扩展了容温范围,使得大容量MLCC(X7R,Y5V)逐渐用于去耦、滤波、时间常数设定。同时,传统低成本Y5V/Z5U的MLCC逐渐退出高端应用领域,高价比X7R/X5R在高性能产品中的用量持续上升,并趋向于主导整个MLCC市场。其中用作低频热稳定元件的X7R材料由于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稳定的介电常数而倍受关注。目前,由于钨青铜矿X7R材料介电常数低且难以再提高,铅基弛豫铁电体对环境有害,因此已基本上被BaTiO3基材料取代。
纯BaTiO3存在三个相转变温度(120,0,-80 ℃),温度不同时介电性能变化很大,因此需要对其掺杂其它元素来控制微观结构,提高介电常数,改善介电温度稳定性,以满足电容器的应用要求。改善介电温度稳定性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物理方法,通过居里温度不同的两相或多相进行复合,包括复相陶瓷和叠层技术;另一类是化学法,也有微量掺杂法(“压峰效应”)和“芯-壳”结构法两种方法。
1 研磨粉的制备方法
1.1 全尾型料体petio3
传统的草酸盐共沉淀法是将BaCl2和TiCl4的混合水溶液以一定的速度滴入H2C2O4溶液中持续搅拌,同时滴加NH3·H2O调节溶液的pH至一定的范围。产物经陈化、洗涤、过滤、干燥、煅烧得BaTiO3粉体。但是这种方法引起的Ti/Ba波动较大,不能保证其化学组成,同时,还存在团聚。全学军等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草酸盐沉淀法:先使Ti4+与C2O2?442-形成TiO(C2O4)络离子,再与Ba2+反应生成草酸氧钛钡前驱体,经干燥、煅烧,得超细BaTiO3粉末。此法已经工业化。但是对于掺杂其它组分的BaTiO3多组分体系,由于各组分间的沉淀速度、沉淀平衡浓度积存在差异,沉淀有先后,沉淀的完全程度也不尽相同,导致组成的偏离和化学均匀性的部分丧失。在解决团聚问题上,张中太等发明了一种方法,是以商用BaTiO(C2O4)2·4H2O为原料,采用一种疏水凝聚分选的浮选工艺,制备了均一的单分散球形纳米颗粒、一维BaTiO3纳米棒和二维层状等不同微观形貌的BaTiO3纳米粉体。
H2TiO3共沉淀法是在冰水浴搅拌下向 H2TiO3粉体中缓慢加入双氧水和氨水的混合物,也可加入表面活性剂,再加入等摩尔的硝酸钡,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沉淀。沉淀洗涤后在马弗炉中煅烧得到BaTiO3纳米粉体。反应如下:
2H2TiO3+2H2O2+2NH3→(NH4)2TiO6+4H2O(NH4)2TiO6+Ba2+→BaTiO6+NH4+2Η2ΤiΟ3+2Η2Ο2+2ΝΗ3→(ΝΗ4)2ΤiΟ6+4Η2Ο(ΝΗ4)2ΤiΟ6+Ba2+→BaΤiΟ6+ΝΗ4+
2BaTiO6→2BaTiO3+3O2↑?2BaΤiΟ6→2BaΤiΟ3+3Ο2↑
1.2 纳米级微型反应器的制备
微乳液通常是由表面活性剂、油相和水相组成的热力学稳定体系。这种方法一般将钡盐和钛盐的混合水溶液分散在一种有机相中,每个胶团都是一个纳米级微型反应器,不同胶团颗粒间的碰撞使得胶团表面活性剂层打开,引起了水相核内物质的相互交换或传递,引发化学反应,产物在水相核内部生成、长大,粒径为水核所控制,可达纳米级。其反应过程见图1。
Woudenberg等将钡前驱体和钛前驱体分别溶解在由癸烷、壬基苯乙烯基醚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组成的微乳体系中, 混合两溶液后以四甲基羟胺为沉淀剂合成25~350 nm的BaTiO3薄膜。
1.3 pani3的制备
栾伟玲等在完全溶解的Ba(OH)2乙二醇甲醚溶液中加入钛酸丁酯的乙醇溶液,形成均匀溶液,向溶液中缓慢加入乙二醇甲醚的水溶液制得溶胶,经静置、胶凝、干燥和600 ℃煅烧,得到粒径为 19 nm 的BaTiO3粉体。李青莲等采用SAG法,即硬酯酸钡和钛酸丁酯混合得到凝胶,800 ℃煅烧得到粒度为20 nm的BaTiO3粉体。
1.4 体长的过程
微乳液-溶剂热法实质上是将微乳液进行热处理的一种方法,整个过程是经历了一个成核、自组装和结晶长大的过程(见图2)。该方法是结合了微乳液法易控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