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兰州东岗隧道扩挖设计与施工
1 东岗隧道概况及地下水位
包兰线东岗隧道位于兰州盆地东缘。黄河进入黑莓峡谷的顶部,穿过黄河南岸的三个步骤,略微向北倾斜,并沿着分级地形边缘发育小型侵蚀河谷,高度15760m。相对于一级阶地的高差为80 m,隧道顶部线路左侧约70 m以南为甘肃省化工研究所,右侧为兰州市城关区奶牛场,其余地表为果树、菜地覆盖。隧道平面地形见图1。
东岗隧道始建于1956年,起迄里程K984+878.56~K985+453.56,全长575 m。进、出口分别位于R=1 000 m和R=390 m的缓和曲线上,隧道进口轨面标高1 524.35 m,出口轨面标高1 521.49 m,进口至K985+224.56为曲墙仰拱衬砌,中心排水沟;K985+224.56至出口为直墙无仰拱衬砌,左侧排水沟,碎石道床。1993年电化改造时,由于隧道净空不满足电化要求,采用了以落道为主,拱顶局部凿除,碎石道床改为混凝土宽枕道床的改建措施,并增建了双侧保温水沟及边墙竖向盲沟。1999年在隧道左侧修建了长443 m的泄水洞。由于既有隧道边拱混凝土背后无设置防水层,渗漏水没有得到彻底根治,造成局部地段道床翻浆冒泥、边拱混凝土渗漏水逐年加重,衬砌混凝土在含有酸离子地下水的作用下,严重腐蚀剥落,危及行车安全。
本工程的主要特点:
(1) 施工周期长
要求从2003年7月1日开始施工到2003年9月30日竣工验收,施工项目多,工期只有3个月。
(2) 隧道围岩自承载力
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红砂岩,岩层厚度较薄,上方为较厚的松散砂粘土,岩体自承载能力极低,σ0=500 kPa,且隧道顶部渗漏水严重,成拱能力极差。
(3) 混凝土扩挖爆破难度
隧道先后进行过两次整治,围岩及洞身混凝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扩挖爆破难度较大。由于隧道年代较久,混凝土强度降低,扩挖施工有一定的危险性。
2 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该区属于基座式阶地,具明显的二元结构,地层上部为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黄土质砂粘土,底层为卵石土,下伏上第三系砂岩,地震基本烈度八级。工程地质详见图2。
经勘探测试及推测地下水埋深标高1 537.5 m,比隧道轨面高约13~16 m,地下水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表灌溉水入渗补给,年平均降水量324.5 mm,年平均降水天数为71.6天,大气降水入渗给量65.3 m3/d,非灌溉期入渗补给量61.3 m3/d,年平均入渗补给151.3 m3/d。地下水的排泄:一是以泉的形式出露,在隧道进口左侧天沟处有泉水出露,该泉为下降泉,实测流量为13.77 m3/ d;隧道漏水是地下水排泄的另一种方式,隧道总出水量为100.29 m3/d。根据水文地质调查和勘探试验查明,该处水质极差,砂岩中易溶盐含量较高,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的Cl-(6.8 g/L)、SO42-(9.6 g/L),具硫酸盐型侵蚀,对混凝土具有强腐蚀性。
3 积累期3.2
地表覆盖层为黄土质砂粘土,陷穴发育,在隧道两侧地表范围内共有31个陷穴,多分布在阶地周边坎坡处,由雨水、灌溉水冲蚀而成。陷穴直径一般0.4~1.5 m,深度为0.5~2.0 m。阶地东侧陷穴较密集,沿陡坡串珠状的陷穴已发育成冲沟;西侧陷穴沿便道附近成串珠状分布,其下部与暗沟相连通,可见最大深度为3.7 m;果园为陷穴多发育区,分布在浇灌渠两侧。在隧道K985+166前后有2个上口直径为10~15 m、深约30 m的陷穴,分析为未填实的老钻孔被地表水冲蚀而成。这些陷穴易成为地表水下渗的通道,对隧道的防渗会产生不利影响。
4 隧道衬砌地下水
经科研单位分析,包兰线东岗隧道渗漏水、道床局部翻浆冒泥等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为:
(1) 围岩中的C1-、SO42-分别高达9.6~9.8 g/L和6.8g~6.9 g/L,属腐蚀性地下水,对隧道混凝土具有硫酸盐强腐蚀作用。
(2) 由于地下水的侵蚀,衬砌深处出现了一定范围的疏松区,导致隧道衬砌有效厚度减少、混凝土强度降低、承载力下降。
(3) 从地质雷达探测及水的渗漏情况看,衬砌已经有很多贯穿内外的裂纹,形成了衬砌背后地下水渗漏的通道。
(4) 隧道仰供已经有多处破碎,地下水和红砂岩被侵蚀后形成红胶泥涌入道床中,导致翻浆冒泥,影响了行车安全。
(5) 隧道顶部地面灌溉水和雨水从陷穴渗入到黄土→卵石土→红砂岩中,不断补给地下水。
(6) 松散的卵石层进口处缓倾角的红砂岩和“X”节理的切割,形成了地下水富集和排泄的通道。
(7) 历年来病害整治中所建排水沟、盲管和潜水孔,被红胶泥淤堵,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5 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
兰州铁路局针对东岗隧道病害情况,组织多家单位通过一年多的分析论证和科研试验成果,经过有关专家对方案的审查、比选,确定整治方案,进行了以下综合治理措施。
5.1 道入口拨入并入工程中
利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