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混铁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特征研究
景观是指由不同生态系统特征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组成的不同质区,以及由各种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景观元素组成的景观元素。景观模型和变化是自然、社会和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作为景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当前世界各国都已把森林景观作为林业研究的前沿性课题。森林景观具有空间分布特性,而景观格局决定着景观中各种梯度分布,制约着景观的各种生态过程。森林景观格局是森林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对森林景观的结构组成特征和空间配置关系等进行的定性定量描述和分析,是揭示景观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景观变化规律和景观恢复的基本途径。本研究选取混铁沟流域景观为研究对象,以木兰围场二类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森林类型+森林龄级”的二级景观分类对混铁沟的景观要素进行分类,并对混铁沟流域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为实现混铁沟流域景观的森林资源斑块的优化配置及森林的可持续、健康经营提供指导。
1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在5.9年生态系统中的分布
研究地位于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的孟滦林场。该林场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和滦河上游,属大兴安岭、燕山余脉的汇接地带以及坝上草原向坝下山地森林过渡的地带,北纬41°35′~42°40′,东经116°32′~117°14′,海拔高度750~1 998 m。该地区属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地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无霜期67~128 d,年平均气温-1.4~4.7℃,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42.9℃,年均降水量380~560 mm,主要集中在7至9月。
在该地区森林植被类型丰富,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杨桦天然次生林所占比例最大。山杨(Populus davidiana)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是天然次生杨桦林的主要树种,棘皮桦(Betula dahurica)为主要伴生树种,同时还有少量的五角枫(Acer mono Maxim)、大叶椴(Tilia mandshurica)、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等树种。落叶松人工林内主要伴生有山杨、白桦等树种。两种林分类型林下植物种类组成相似,林下灌木主要有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平榛(Corylus heterophylla)、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等,草本植物主要有龙牙草(Agrimonia pilosa)、乌苏里苔草(Carex ussuriensis)、林地早熟禾(Poa nemoralis)等。
2 学习方法
2.1 景观要素方面
采用“森林类型+森林龄组”的二级景观分类系统分类,一级分类:天然桦树林、人工落叶松林、天然山杏林、天然杨树林、天然榆树林和天然柞树林6种景观要素;二级分类:天然桦树幼龄林、天然桦树中龄林、人工落叶松中龄林、人工落叶松近熟林、天然山杏幼龄林、天然杨树近熟林、天然榆树幼龄林、天然榆树中龄林、天然榆树近熟林、天然榆树成熟林、天然柞树幼龄林、天然柞树中龄林、天然柞树近熟林13种景观要素。
2.2 景观指数的概念
随着对景观格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已提出了不少关于景观空间分析的指标和方法,其中景观指数方法在景观结构的描述、比较和动态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景观指数是指能够高度概括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已成为定量研究景观格局和动态变化的主要方法之一。本研究在参考相关景观格局指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目的选取了景观斑块面积、景观异质性指数(景观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景观破碎化程度指数(孔隙度和破碎度)和景观斑块形状特征指数(斑块形状指数和分维数)对混铁沟流域景观格局进行分析评价。
2.3 计算森林景观结构指数的方法
2.3.1 斑块的面积分布
H=1?∑k=1nP2kΗ=1-∑k=1nΡk2
式中:Pk是斑块类型,k是在景观中出现的概率(以该类型占有的面积占景观总面积的比例来计算),n是景观中斑块类型的总数。
多样性指数的大小取决于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斑块类型的多少(即丰富度),二是各斑块类型在面积上分布的均匀程度。对于给定的n,当各类斑块的面积比例相同时(即时),H达到最大值(Hmax=Ln(n))。通常,随着H的增加,景观结构组成的复杂性也趋于增加。
2.3.2 最大多样性指数的计算
景观优势度指数表示景观多样性对最大多样性的偏离程度。计算公式为:
D=Hmax+∑k=1nPkLn(Pk)D=Ηmax+∑k=1nΡkLn(Ρk)
式中:Hmax是最大多样性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Hmax=Ln(n)
式中:n是景观中斑块类型的总数。
2.3.3 shrenon多样性指数hcy
均匀度是描述景观里不同景观类型分配均匀程度。计算公式为:
E=H/Hmax=?∑k=1nPk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