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忠县卧马山汉墓发掘简报.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忠县卧马山汉墓发掘简报 四川忠县土井西南部有一座山,叫乌马山,位于石宝寨东南12公里处(图1)。四周山峦起伏,涂井溪(古名涂溪)由北向南蜿蜒流入长江。卧马凼山的南面有古代崖墓群(图二、七)。1981年5月,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工作队、万县地区文化局、忠县文化局共同组成工作组,配合修筑公路,对墓葬进行了发掘。历时月余,共发掘蜀汉墓15座,出土器物近3,600件(其中铜钱3,000多枚)。现将发掘情况介绍于下。 一、 墓葬形制 卧马凼山由红砂岩构成。山上的崖墓和其他地区的崖墓一样,都是在原有的崖壁上先凿一条墓道,再开凿墓门和墓室。 墓葬均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和甬道位于墓室前方正中或偏于一侧。墓道长短不一,均低于甬道,并略向外倾斜。墓道用红砂土填实,有的在底部钻凿或铺砌一条排水沟。甬道较短。墓室分单室、双室和多室三种。主室平面一般为横长方形,弧形顶,底较平。有的墓壁底部或墓室中部开有排水沟。多数墓室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室内淤满泥土。M5保存较为完好,出土器物丰富。少数墓内器物被盗一空。葬具和人骨架全部腐朽。 1.单室墓:7座(M1—M4、M8、M10、M14)。墓道长2.70—6.10米。甬道一般长1米左右,M14的甬道最长,为2.52米。墓室长2.35—3.56、宽1.75—4.78、高1.50—2.10米。M14的墓室最大,长3.30、宽4.78、高2.10米。M2最小,长2.35、宽2.40、高1.50米。M1墓室的后部有壁龛。M10墓室的四壁凿刻编织纹。M4墓道的中央凿有排水沟。 举M 4和M10为例。 M4位于山的上部,与M1、M2和M3成一横排。方向146度。墓道、甬道在墓室的前方略偏右侧。墓道长6.10、宽1.60米。墓道正中顺向凿排水沟,上口宽22、下底宽14、深10—16厘米,上面盖天然石板。墓门框高1.64米。夯土封门,上部有盗洞。甬道长1.10、宽1.30、高1.36米。墓室平面为横长方形,长3.04、宽3.74、高1.74米。墓室左壁下和前面开凿直向和横向排水沟,宽6—15、深4厘米。随葬器物置于墓室的前面和后面(图三)。 M10位于山顶,方向152度。墓道和甬道偏于墓室的左侧。墓道长2.70、宽1.40米。墓门框高1.58米。甬道长0.96、宽1.00、高1.18米,底部比墓道底部高0.18米。墓室较狭小,平面为竖长方形,长2.88、宽2.40、高1.78米。墓壁立面呈梯形,上面凿刻方格,内填刻编织纹,与篾席相似,或即象征以篾席饰壁之意。随葬品放置在墓室的左侧(图四)。 2.双室墓:3座(M5、M7、M13)。前室和后室的建筑形式各不相同。 M13方向190度,前、后室之间有后甬道。后室比前室小得多,但底部比前室底部高0.16米。墓道和甬道位于前室的前方中部。墓道长4.94、宽2.46米,正中用两排花边砖直行平铺作排水沟,宽21厘米。其上盖砖和石板。砖长35、宽20、厚12厘米,两端有榫卯,饰米字和几何纹。墓门框高1.46、厚0.22米。夯土封门,上端有盗洞。甬道长1.08、宽1.42、高1.44米,底部比墓道底高0.18米。前室和后室平面皆为横长方形,弧形顶。前室长3.34、宽3.70,高1.74米。中部凿有纵向排水沟,与左侧横向排水沟相交,再经甬道与墓道排水沟相通。沟深6—12、宽16厘米。后甬道长0.34、宽1.54米,偏于后室左侧。后室长2.2 4、宽2.44、高1.30米。 随葬器物置于甬道和前室的前部。前室中部放长铁刀两把,刀尖同指墓室后壁,刀旁置五铢钱和耳珰。从随葬两把铁刀和其他器物分析,此墓可能为合葬墓,头向墓道。后室经扰乱,情况不详(图五)。 M7方向135度。前室和后室的平面皆为竖长方形。墓道和甬道位于前室的前方正中。墓道长1.70、宽1.38米。甬道长0.30、宽0.98米。前室平顶,长1.72、宽1.66、高1.30米。中部凿排水沟与后室的横沟相交,宽10、深10厘米。后室大于前室,长3.24、宽2.83、高1.70米,弧形顶。左侧有耳室,长0.74、宽2.89、高1.20米。 随葬器物置于前室和后室的前部。后室左侧放长铁刀2把,琉璃耳珰和银发钗各1件。从随葬的两把铁刀和耳珰、发钗来看,推测此墓为夫妻合葬墓,头向墓道(图六)。 M5位于山的中部,墓向154度。墓道和甬道位于前室的前方正中。墓道长5.04、宽1.62米。中部用两列条石顺砌排水沟,与甬道排水沟相接,宽14、深22厘米,上盖石板(图八)。条石长40—72、宽17—24、厚10厘米。封门两层,外层用条石夹泥混砌(图一〇;一四:1)。内层用条石下横上竖叠砌(图九;一四:2)。墓门框高1.64、厚0.26米(图八;一四:3)。甬道长1.06、宽1.24、高1.14米。前室和后室共一个弧形顶。前室平面呈横长

文档评论(0)

uyyyeuury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文档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