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素规律研究
更年期后骨质疏松症(pmp)发病率高,并逐年增加。这是一种危害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它属于中医的“骨关节痛”、“骨干病”和“骨关节痛”范畴。现在它也是科学家的热点因素之一。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该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研究根据证素辨证原理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 探讨本病的中医证素规律, 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研究提供新思路。
1 临床数据
1.1 收集服刑人员
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门诊收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 严格按照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操作规程。患者年龄55~65岁, 平均年龄为 (59.60±3.60) 岁, 平均病程为 (9.80±3.23) 月。
1.2 诊断标准
1.2.1 诊断标准及表现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编写的《临床诊疗指南·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分册》, 结合临床表现及WHO推荐的骨密度测定标准制定诊断标准。 (1) 女性绝经后1年以上, 年龄55~65岁; (2) 腰背疼痛; (3) 身材缩短或驼背; (4) 骨折, 多发生在脊椎 (多发楔型) 和髋部 (股骨颈、大粗隆) ; (5) 股骨近端骨密度较同性别年轻成人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
1.2.2 中医辩证法的分类标准
依据证素辨证原理, 以各症状要素积分和阈值法确定各个辨证要素的权重及证候。
1.3 带血管最高脱最终判决时间
(1) 年龄55~65岁的女性, 自然绝经时间大于1年以上; (2) 符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3) 本人自愿加入,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药物及不良行为
(1) 患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内分泌疾病者 (如甲亢、甲旁亢、甲状腺囊肿、柯兴氏病、糖尿病等) ; (2) 子宫或卵巢切除病史者; (3) 测试前3个月内使用过雌激素、糖皮质激素、降钙素等干扰骨代谢的药品者; (4) 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衰竭者; (5) 中途放弃, 不愿或不能客观填写研究效应指标者。
1.5 症状的辨证诊断和分级
在中医四诊的基础上, 依据“600常见症状的辨证意义”, 根据各症状要素积分和阈值法, 确定各个辨证要素的权重及证候。确定各辨证要素的通用阈值为100, 当症状对辨证要素贡献度之和≥100, 即为辨证要素。各症状的轻重以中等程度为参照, 若症状重时, 定量诊断值乘1.50;若症状轻时, 定量诊断值乘0.70。辨证时, 先分别将各症状, 按照提示的辨证要素予以累加, 辨证诊断取≥100的症状, 然后将诊断结果有机结合, 从而构成完整的证名。基本无病理变化, 积分70, 归为0级;轻度证素病变, 70≤积分100, 归为1级;中度证素病变, 100≤积分150, 归为2级;重度证素病变, 积分≥150, 归为3级。兼夹证则分别计入不同的证素, 如痰湿并存, 则分别计入痰证证素与湿证证素。
1.6 比较方法t检验
SPSS 13.0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 两样本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多组数据之间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更年期后,因骨质疏松症而出现虚证和综合征
2.2 表2显示了更年期后骨质疏松症的综合征特征
2.3 表3显示了更年期后骨质疏松症的五个阶段综合征的分布
3 肾、脾、肝为本质
证素是构成证的基本要素, 证素辨证方法能把握疾病的状态, 较好地处理证的相兼错杂和轻重缓急关系, 广泛用于不同疾病中医病理特点的辨识。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 骨矿成分与骨基质比例的不断减少, 骨质变薄, 骨小梁数量减少, 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障碍的疾病, 临床表现以腰背痛、身体畸形、骨折为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在先天不足的基础之上, 因外邪侵袭、饮食不节及外伤劳损, 导致肾虚、脾虚、血瘀等, 从而引起以腰背疼痛为主的一系列症状, 其中肾虚是本病的核心病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研究表明, 肾虚为本病的基本证候, 根据阴阳盛衰不同, 又可分为阴虚、阳虚;既可兼夹虚证 (气血亏虚、脾虚等) , 又可兼夹实证 (血瘀、气滞、寒湿等) , 但尚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
本研究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性病位特征, 结果显示虚证以阴虚、阳虚为主, 实证以血瘀、气滞、痰、湿为主, 病位以肾、脾、肝为主。
《医经精义》“肾藏精, 精生髓, 髓生骨, 故骨者肾之合也。髓者, 肾精所生, 精足则髓足, 髓在骨内, 髓足则骨强”。《素问·上古天真论》“七七, 任脉虚, 太冲脉衰少, 天癸竭”, 提示肾精的盛衰过程, 也是其主骨生髓的盛衰过程, 故女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