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址选择对杂色山雀繁殖成功率的影响.docxVIP

巢址选择对杂色山雀繁殖成功率的影响.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巢址选择对杂色山雀繁殖成功率的影响 鸟类筑巢选择包括研究鸟类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因素在鸟类筑巢选择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鸟类选择地方筑巢的原因和主要因素。巢址选择是鸟类繁殖体系的重要环节,能将同类的干扰作用,天敌捕食和不良因子的影响降到最低水平从而提高繁殖成功率,巢址选择是鸟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繁殖与防御对策,巢址选择的质量可直接影响鸟类的繁殖成功率,间接影响种群动态和群落组成,所以对鸟类巢址选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鸟类巢址选择的研究,可以增强人们对鸟类繁殖需求的理解,从而有助于鸟类多样性的保护。 巢箱可以吸引大量的繁殖鸟类,也便于追踪连续多代的个体的繁殖成功率,在鸟类研究中利用非常广泛,成为鸟类野外研究的一部分。利用巢箱来进行鸟类生态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荷兰,英国始于20世纪40年代,北美和欧洲至少有65种洞巢鸟的研究利用了巢箱。人工巢箱在鸟类种群动态、生活史演化、数量遗传学、性选择等理论发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Jerome等对紫崖燕(Progne subis)、家麻雀(Passer domesticus)、紫翅椋鸟(Sturnus vulgaris)的巢箱利用进行分析,发现地理变量显著地影响了北美洲紫燕和家麻雀对巢箱的利用。Hugh研究了5个同域雀形目鸟类对人工巢箱的选择,表明洞入口的直径是很重要的变量,另外莺鹪鹩(Troglodytes aedon)巢总是选择距树林或密集灌木丛30 m范围内进行筑巢,双色树燕(Tachycineta bicolor)选择巢位离建筑物较近。Charles等对蓝翅黄森莺(Protonotaria citrea)的巢箱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开阔水源距离、一天中太阳直射巢箱的时间是影响巢箱选择的主要因子。Cezary比较了白领姬鹟(Ficedula albicollis)巢箱和自然巢繁殖生态学,发现繁殖参数没有差异,但是自然巢被捕食率较高。KEES利用人工巢箱研究大山雀(Parus major)性格和婚外配对的关系,表明性格特点的不同影响大山雀婚外配对的行为。曹长雷于2005、2006年通过悬挂人工巢箱,探讨了次生林破碎化对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繁殖的影响,发现次生林破碎化对白眉姬鹟繁殖产生很大的影响,斑块面积、形状指数、隔离度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白眉姬鹟的繁殖参数。以上的研究说明了影响鸟类对巢箱选择的变量在不同的鸟类中存在明显差异。 杂色山雀(Parus varius)是一种分布区域极其狭窄的小型森林洞巢鸟类,种群数量稀少,在中国大陆仅见繁殖于辽宁省的东南部山区和毗邻辽宁的吉林省西南部山区,为当地留鸟。目前国外对杂色山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用人工巢箱法研究其生活史、性选择、形态特征、食性等。我国则在杂色山雀繁殖生态、繁殖成功率等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16,17,18,16,17,18],如金春日等对杂色山雀的繁殖成功率的研究认为人为干扰是造成卵和雏鸟损失的主要原因。为了探讨巢址选择对杂色山雀繁殖的影响,找出影响杂色山雀繁殖成功率的巢址选择方面的主要因子,于2009—2011年3—7月杂色山雀的繁殖期,在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悬挂人工巢箱,对杂色山雀的巢址选择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能为杂色山雀这一狭域分布物种栖息地的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1 研究领域和方法 1.1 保护区自然概况 辽宁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东半岛大连市庄河境内的北部山区,南濒黄海,北靠千山,地理坐标为东经122°53′24″—123°03′30″,北纬39°54′00″ — 40°03′00″,海拔200 — 600 m,总面积3 574. 7 hm2,其中核心区面积789.7 hm2,是保护区内原生植被保存最完整的区域,缓冲区876.2 hm2,实验区面积1917.8 hm2,保护区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华北、长白植物区系过渡带生态系统、大面积的天然赤松林、东北地区独有的第四纪冰川残留下的天然亚热带植物以及鸟类等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区拥有目前亚洲面积最大的赤松—栎林顶级植物群落,天然赤松林达234.1 hm2。因庄河市濒临黄海,夏季受海洋性季风影响,多为东南风,冬季多为西北风。四季温和,雨热同季,光照和降雨集中,并具有一定的海洋性气候特点。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共有维管束植物108 科399 属831 种,其中,木本植物192 种,草本植物639 种,苔藓植物140 种,真菌类植物67 种,地衣植物66 种。主要树种有赤松(Pinus densiflora)、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红松(Pinus koraiensis) 、核桃楸(Juglans m andshurica) 、花曲柳(Fraxinus r

文档评论(0)

182****77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