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脑梗死偏瘫随机对照研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治疗脑梗死偏瘫随机对照研究 脑梗死残率高,瘫痪是其主要后果,约40%。实践表明, 针灸疗法具有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但既往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多集中在“循经取穴”即“疏通经络”的思维上, 虽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而对引发中风偏瘫的根本原因即五脏失调缺乏针对性调整, 影响了临床疗效。笔者自2007年始开展针灸疏经调脏方案治疗脑梗死偏瘫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取得较好的疗效。 1 数据和方法 1.1 数据收集 1.1.1 分组及研究过程 病例来源于2007年9月至2011年2月广东省中医院、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惠州市人民医院针灸科、神经科、康复科住院病人, 已确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偏瘫早期患者294例, 按1∶1∶1比例采用PEMS3.1软件包 (第3版,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出品) 随机分成3组 (疏经调脏即腹针+体针组、疏经即体针组、调脏即腹针组) 。研究过程中共有10例患者脱落, 其中疏经调脏组3例, 疏经组3例, 调脏组4例;分别为疏经调脏组1例、疏经组2例及调脏组中2例因惧怕针灸疼痛而退出, 调脏组中1例及疏经调脏组中1例患者因研究过程中并发新的梗死而退出研究, 疏经调脏组中1例患者因出现严重并发症接受规定外用药退出研究, 调脏组中1例及疏经组中1例患者因研究过程中突发严重脏器功能衰竭后死亡而退出研究, 最终进入统计的患者284例。各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1.2 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及1996年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公布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标准》。 1.1.3 影像学诊断标准 (1)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 (2) 年龄≤75岁; (3) 同意接受针刺治疗者; (4) 发病30d以内; (5) 影像学诊断为单侧或双侧大脑半球区域梗死灶 (包括基底节区、放射冠、皮质) ; (6) 有肢体瘫痪, 日常生活需要帮助; (7) 意识清醒, 无明显智障, 听力无明显障碍, 能够配合康复训练等基础治疗者; (8) 知情同意者。 1.1.4 并发症及抗病药的一般资料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各种脑出血、混合性卒中、心脏或其他部位的栓子脱落形成的脑栓塞等患者; (2) 合并失语症、耳聋、严重认知障碍以致无法进行正常交流者; (3) 有较严重的并发症, 如重度心衰、肾衰、痴呆、癌症等; (4) 脑干、小脑梗死灶者; (5) 不配合针刺治疗或基础治疗者; (6) 不能完成疗程, 依从性不好者; (7) 病后无肢体瘫痪, 生活自理者; (8) 脑梗死病情有加重者; (9) 有动脉 (静脉) 溶栓指征, 或已进行动脉 (静脉) 溶栓者。 1.1.5 病例对照试验 (1) 纳入后未按试验方案完成治疗的病例; (2) 受试者依从性差, 未按医嘱进行治疗者; (3) 盲法试验中被破盲的个别病例; (4) 试验中自行退出者。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血糖等基础治疗 所有纳入病例均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2005) 》予吸氧、控制血压、纠正血糖, 必要时防治感染、控制水电解质紊乱、脱水降颅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基础治疗, 并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 1次/d, 以及康复训练。 1.2.2 平补平泻手法入针 (1) 针具:采用0.30mm×25mm(或40mm) 毫针 (苏州天一针灸器械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070612) 。 (2) 取穴及操作:穴取四关穴 (合谷、太冲) , 患侧肩髃、臑俞、外关、内关、环跳、髀关、阳陵泉、丰隆、三阴交。直刺进针, 进针后行手法得气, 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隔10min行手法1次, 留针30min。 (3) 疗程:每天针刺1次, 每周治疗5d(周一~周五) , 治疗3w, 共计15次。 1.2.3 针刺前检查所见组织中“受精神”即请刺身或上湿点,一般可 (1) 针具:采用0.22mm×25mm(或40mm) 毫针 (苏州天一针灸器械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070612) 。 (2) 取穴及操作:取腹针引气归元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健侧商曲、双侧大横, 患侧滑肉门、外陵、上风湿点 (滑肉门外5分上5分) 、下风湿点 (外陵外5分下5分) 。针刺前首先检查肝、脾的大小及有否触痛, 确无阳性体征则可施治。①确定任脉的位置。如任脉被瘢痕线覆盖, 则于瘢痕线边缘近中线的一侧取穴。②针刺穴位时用75%乙醇常规消毒。③进针时尽量避开毛孔、血管, 以免产生疼痛和出血。施术时一般采用三部法, 即候气、行气、催气手法。先用管针把针弹入所有穴

文档评论(0)

182****77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