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水气地区地热资源评价及温泉勘探
中央游泳池位于内蒙古中部和东部。自古以来,有温泉,但流量很低。长期以来,曾有不少单位采用如钻井、扩泉等不同手段对该温泉进行了研究,均未达到扩大热水流量的目的。
为初步查明该区的地热异常范围,寻找地下储水导热构造,开展了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勘探。依据发现的异常及推测的地质构造确定了验证孔位。经钻探验证,打出了38 ℃的地下低温热水。根据水质化验结果及国家有关标准评价,温泉水矿化度为0.83 g/L,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pH值8.08,为偏碱性的淡水。地下热水的锂、锶、硒以及偏硅酸等4项含量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指标。
1 地质和水文条件
区内地层主要有太古宇桑干群、中生界侏罗系及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表1)。
1.1 岩性地质特征
侵入岩分布于蛮汗山区及平原区的深部,主要为太古宙早期侵入岩。岩性以苏长岩和似斑状花岗岩为主,苏长岩岩体普遍受区域变质和动力变质作用,故岩石具有压碎结构和片麻状构造,似斑状花岗岩为太古宙早期第二次侵入岩,多为灰色中粗粒似斑状花岗岩。
1.2 断裂带的地质特征
本区区域地质构造属阴山东西纬向构造带的南缘。因受早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在南北向应力场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使太古宇桑千群片麻岩成生一系列北东东至北东向褶皱,并伴随有基性与酸性火成岩侵入。历经多次构造运动,使中生代地层形成单斜构造,并覆于太古宙片麻岩、基性岩与酸性岩岩体之上。新生界盖层则近于水平,覆于表层。随着构造运动的发生,产生了北东向、近东西向与北西向3组高角度断裂构造,形成了岱海盆地的基本格架。
区域性断裂中,北东向与近东西向主要为压性结构面,形成时代较早。而生成较晚的北西向断裂将上述2组断裂断开,形成以张性为主的破裂面,由一系列北西向高角度正断层构成。局部见有压扭性结构面.如中水塘北部的蛮汗山山前西营子弧形断裂即属压扭性.其走向北西为325°~340°,倾向北东,倾角在35°~60°之间。沿断裂面有温泉溢出,水温为15~2l ℃。
1.3 调查和测试方法
为了解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在热水露头外围50余 km2范围内,进行了水文地质调查,主要调查了中水塘及其附近的机井、民井及泉。更详细地了解了井深、井径、水位埋深、水量、水温。自蛮汗山山前至岱海沿南北向剖面采取了水化学样品,同位素样品送往国内较具权威的单位进行了化验。统计测区周围80 m以上的民井井温资料,井温一般是在6~9 ℃之间变化。
2 物化探异常特征
为查明中水塘周围地质构造分布范围及控水导热断裂的具体位置,对在本区采集的多种物化探信息及在探测过程发现的各类物化探异常进行了综合分析,其主要判断依据为:地温异常的展布特征,视电阻率等值线扭曲、密集及低阻带,异常特征区,地震反射波组的振幅及波形、同相轴的连续性,静电α卡高脉冲异常点等。
2.1 地热异常异常表现
开展地温测定,圈定地热异常是寻找地热田直观而有效的方法。为了消除地表大量辐射热对地温的影响,采用了地下6 m测温,绘制出了地温等值线图(图1)。图1中,10 ℃等温线圈定的地热异常成为宽阔平缓的一级异常,呈蘑菇状,沿北东向展布的如同蘑菇伞盖状异常,长约1.4 km,宽约0.35 km,菇柄异常呈北西分布,长0.7 km,宽0.3 km。11 ℃等温线所圈定的异常呈北西向展布,构成地热异常的二级异常,形同园丁铲状,铲柄向北西延伸,铲头向南东延伸由宽变窄而尖灭。二级异常长0.6 km,最大宽度0.24 km,具有明显峰值,最高温度值17.3 ℃。最大水平梯度值0.2 ℃/m。13~16 ℃等温线圈定的异常中心似等轴状。
2.2 速度层构造的地质构造
在已圈定的地温异常范围内,开展了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测量。采用单边放炮6次覆盖观测系统,最小偏移距30 m,最大偏移距80 m,主要是寻找控水导热的地质构造。依据地震时间剖面分析,该区地震地质条件较好,各速度层(地层)反射波组反映较清晰,有3处反射波组明显不连续,同相轴错位、特别是中部错位明显且宽度较大,结合地质资料划分出3条断裂破碎带,反映出破碎带最宽达100多 m,这些断裂带使记录到的所有速度层都受到破坏而不连续。这3条剖面所反映的断裂带连在一起,构成一条北西325 °断裂破碎带,此断裂带与地温异常中北西走向的二级异常复合在一起(图2)。
2.3 地质条件及剖面位置
电测深工作,采用(AB/2)max=3 km观测系统,用以确定异常中心下部地层深部变化情况,研究测区内岩土电性变化特征及基岩埋深,准确计算各电性层深度。依据工作区内获得的孔旁测深曲线(图3),可将该区地层分为4个电性层:电测深曲线前支ρ1-1为100~300 Ω·m,厚度约为25~30 m,推断为第四系表层砂砾石层,曲线前中段为ρ1-2为40~80 Ω·m,厚度为95~110 m,主要为第四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