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礼县大堡子山秦墓出土秦子器考述
秦子器是春秋时期秦国的乐器。秦子的名字很独特。秦子器对探讨礼县大堡山秦墓的主人、秦国的世袭制度以及相关史实具有重要意义。30年来, 许多学者探讨过秦子器主, 尚无定论。近年来, 随着研究的深入, 我们对于秦子器以及相关史实有了新的认识。
一 秦子机的发现
目前, 已发现的秦子器有自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考古发掘所获及盗墓走私流传出去的秦子器与传世秦子戈、矛。
1. 秦公地夫人子子
在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M2西南20余米处发现有青铜乐器坑、人祭坑等祭祀遗迹, 乐器坑出土编钟8件、秦子编镈3件等, 器物时代为春秋早期。编镈铭文作“秦子作宝龢钟, 以其三镈, 乃音灉灉, 秦子峻岭在位, 眉寿万年无疆” (图一∶1)。日本MIHO博物馆收藏的秦子钟传出大堡子山秦公墓地, 形制、纹饰与M2祭祀坑出土的编钟几乎全同 (图一∶2), 铭文作“秦子作宝龢钟, 乃音灉灉, 秦子峻岭在位, 眉寿万年无疆”。尚有其他秦子器, 根据其收藏时间与流传信息, 可以确定出自礼县大堡子山墓地。澳门珍秦斋藏秦子簋1件, 簋盖铭作“畤。又夔孔甲, 保其宫外。温恭穆[穆], 秉德受命屯鲁, 义其士女。秦子之光, 邵于婚 (闻) 四方, 子子孙孙, 秦子、姬甬 (用) 享” (图一∶3)。美国私人收藏秦子盉1件, 铭文作“秦子作铸用盉, 其迈 (万) 寿子子孙孙永宝” (图一∶4)。珍秦斋藏秦子戈1件, 铭文作“秦子作造左辟元用, 左右巿魼用遗宜” (图二∶1)。香港私人收藏秦子戈2件, 铭文一作“秦子作造左辟元用, 左右巿魼用遗宜”, 一作“秦子作造公族元用, 左右巿魼用遗宜” (图二∶2)。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秦子戈1件, 铭文作“秦子元用”, 为1994年西安市公安局打击走私所获, 据说出自甘肃某地。
2. 秦子铭作“子”,文2
陈介祺旧藏秦子戈, 现藏广州市博物馆, 铭文作“秦子作造公族元用, 左右巿魼用遗宜”。故宫博物院藏秦子戈, 铭文作“秦子作造中辟元用, 左右巿魼用遗宜” (图二∶3)。容庚旧藏秦子矛, 铭文作“秦子作造公族元用, 左右巿魼用遗宜”。
二 “秦子”应为太子
关于秦子器的时代, 学者多认为属于春秋早期。关于“秦子”, 以往学者有10种观点, 根据角度的不同, 可以分为六组。
甲组将“秦子”解释为爵称, 或秦未称公前的称号。
(1) 襄公说。清人陈介祺提出秦子乃秦襄公。其文曰:“秦子戈十五字。伯益七世孙非子事周孝王, 封为坿庸, 而邑之秦。平王东迁, 襄公以兵送之, 王封襄公为诸侯, 此曰秦子, 或襄公之器与?”。李学勤曾经推论秦子乃襄公。
(2) 非子说。陈泽以为秦子乃非子, 西周爵位分五等, 即公、侯、伯、子、男。受封为附庸的非子, 爵位为子, “秦子的子为爵位, 秦为邑名”。
乙组将“秦子”解释为秦公子。
(1) 静公说。吴镇烽以为, 秦子乃春秋早期秦公子, 很可能是秦静公, 即秦文公的长子。吴氏后将“秦子”解释为秦太子或公子, 仍以秦子为静公。黄盛璋以为传世的秦子戈、矛属于春秋时期秦器, “秦子即秦公之子, 亦即秦国公子, 铭文称‘公族’, 就是证明”。
丙组将“秦子”解释为秦太子, 国君未即位时往往称某子。
(1) 静公说。陈平以为秦子戈、矛之“秦子”乃太子, 器主声威显赫。考春秋早、中期之际久居太子、诸君之位而望高权重者, 莫过于文公之太子静公。于是推测秦子戈、矛之“秦子”为静公。李学勤考察珍秦斋藏秦子簋盖铭文, 以为秦子之子乃太子, 西周荣仲方鼎铭文里的周王之子和诸侯之子都称为子, 秦子为文公太子静公。田亚岐、张文江、王伟、赵化成、陈昭容亦认为“秦子”即秦文公太子静公。
(2) 宪公说。松丸道雄以为, “秦子”是秦太子“未称公前称子”, 即位称公, 又葬于西山, 能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春秋早期秦公, 仅宪公一人。日本MIHO博物馆收藏的秦子钟铭文中的“秦子”是即位前的宪公, 大堡子山两座大墓墓主是文公和宪公。又以为武公符合秦太子“未称公前称子”, 即位称公, 而葬于雍平阳。
丁组将“秦子”解释为秦国君居丧期间自称。此说有经学的依据, 其实是将太子处于特定时期。诸侯在丧称子说, 顾炎武《日知录》有考证。《春秋·僖公九年》:“夏, 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左传·僖公九年》:“春, 宋桓公卒。未葬而襄公会诸侯, 故曰子。凡在丧, 王曰小童, 公侯曰子。”杜预注:“在丧, 未葬也。小童者, 童蒙幼末之称。子者, 继父之辞, 公侯位尊, 上连王者, 下绝伯子男。”《礼记·杂记》曰:“君薨, 大子号称‘子’。待犹君也。”郑康成注:“谓未踰年也。虽称‘子’, 与诸侯朝会如君矣。《春秋》鲁僖公九年夏, 葵丘之会宋襄公称‘子’, 而与诸侯序。”公侯亡, 太子即位称子, 明年称公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