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氏甲烷短杆菌和嗜热甲酸杆菌的超单位组成
产甲醇细菌是微生物中非常独特的一个。他们生活在极端环境中,在人类生命系统发育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在净化环境和回收能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受生物学领域的密切关注。在过去的20年里,随着厌氧操作技术的进步,产甲醇细菌的研究发展迅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然而,中国的分类仍然存在混淆现象,例如,细胞表面层中的一些特征。在这项工作中,使用电子显微镜负染色技术对三株产甲醇细菌的表面层进行观察和比较,为研究产甲醇细菌的古细胞菌特征和产甲烷细菌的分类提供信息。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组成的分离
菌种均为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微生物室提供的纯培养物.史氏甲烷短杆菌H13(Methanobrevibacter smithiiH13)从成都市污水厂污泥样品中分离.嗜热甲酸甲烷杆菌CB12(Methanobacterium thermoformicicumCB12)自成都市郊区沼气池污泥分离,拉布雷甲烷粒菌Z(Methanocorpusculum labreanumZ)自美国洛杉矶焦洼地湖分离.
1.2 磷武酸钠染色
将菌液滴在具有支持膜的铜网上,静置片刻,用滤纸吸干.未干燥前,用ρ=20 g/L磷钨酸钠(pH 6.8~7)染色1~2 min,用滤纸吸去染液,自然干燥后,用JEM-100CX电镜,在80 kV的加速电压,物镜光栏为60 μm的条件下观察拍照.
2 亚单位的排列
经磷钨酸负染色后电镜观察,史氏甲烷短杆菌H13、嗜热甲酸甲烷杆菌CB12和拉布雷甲烷粒菌Z菌体的表面都具有类似晶体样的周期结构,但3株菌表面晶格的形态和排列各不相同.史氏甲烷短杆菌H13的表面由规则排列的四边形亚单位组成,每个亚单位直径为5~7 nm,亚单位之间的中心距离为5~8 nm,经高倍数放大,这些四边形亚单位并不是均匀的,可见亚单位中央的电子密度较高,边上有丝状结构把亚单位连在一起(图1a).
嗜热甲酸甲烷杆菌CB12的表面也由规则排列的四边形亚单位组成,每个亚单位的直径为9~12 nm,亚单位之间的中心距离为11~14 nm.亚单位之间为丝状结构.嗜热甲酸甲烷杆菌CB12表面层亚单位的排列与史氏甲烷短杆菌H13有所不同.嗜热甲酸甲烷杆菌CB12的亚单位在菌体表面形成规则图案,即四边形亚单位排列成排,每6~7排和7行亚单位形成一个方块,在横切面上四个方块平行排列,每个方块之间的亚单位呈线状排列(图1b).
拉布雷甲烷粒菌Z的表面是由横向条纹和颗粒状或丝状组成的网状结构.每根条纹宽为3~4 nm,条纹之间的距离为6~8 nm,在高放大倍数下可见条纹是由不规则形状的颗粒连结形成.条纹之间可见一些颗粒状或丝状结构,把条纹互相连在一起,形成网状(图1c).
3 产甲烷细菌表面层结构
大多数古细菌的菌体表面都具有规则排列的结构,这种结构覆盖在细胞的最外部分,被称为表面层,表面层是多数古细菌细胞外被的唯一组份.产甲烷细菌是古细菌中最大的类群,关于其细胞表面层的结构和特性已有一些研究[7,8,9,10,11,12,13].Sleyter等和Koing等研究表明,产甲烷细菌的表面层通常由糖蛋白构成,Mr40 000~220 000,表面层的蛋白质都具有类似晶体样的周期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表面层规则结构为蛋白质亚单位,不同菌株表面层亚单位的形态结构不同.产甲烷细菌的表面层亚单位多为六边形,偶见条纹状或四边形.本文观察的3株产甲烷细菌的表面层各不相同,与已报道的产甲烷细菌的表面层形态有所不同.如拉布雷甲烷粒菌Z的表面层是由颗粒连成的条纹和不规则结构形成的网状图案,而已报道的万氏甲烷球菌(Methanococcus vannielli),詹氏甲烷球菌(Methanococcus jannaschii),马氏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 mazei),卡里亚萨产甲烷菌(Methanogenium cariaci),黑海甲烷袋状菌(Methanoculleus marisnigri)等菌株表面层的亚单位都为六边形.亨氏甲烷螺菌(Methanospirillum hungatei)的表面层为条纹状.索氏甲烷丝菌(Methanothrix soehngenii)的表面层为条纹和四边形.拉布雷甲烷粒菌Z表面层的横向条纹与亨氏甲烷螺菌、索氏甲烷丝菌表面层的条纹完全不同.拉布雷甲烷粒菌Z的表面层条纹较窄,d=3~4 nm,由不规则形状的颗粒连结形成,条纹之间是颗粒和丝状结构,而亨氏甲烷螺菌和索氏甲烷丝菌表面层的条纹较宽,d=8~14 nm,条纹排列很密,条纹间的距离为1.5~2 nm.此外,史氏甲烷短杆菌H13和嗜热甲酸甲烷杆菌CB12的表面层亚单位为四边形,与已报道的产甲烷杆菌以及其它产甲烷菌的表面层形态亦有区别.嗜热甲酸甲烷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