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必也正名乎新解
《论语子路》第三章《孔子街》:“子路说‘卫君主要等着儿子,他必须先等着。’”。你说‘一定有个名字吗?’。子路说‘是的,子路也是如此。它的缺点是什么?’。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对此历来解释虽多,但限于注疏体例,多显得零散,现代读者难以卒读,这刘宝楠《论语正义》可为代表。浅易的解释当推杨伯峻《论语译注》相关内容,可惜杨之译注于孔子与子路对话的背景材料语焉不详,使人难得要领。因此,对此作一详细解释仍有必要。
一 太子崩与灵公夫人间的矛盾
上述对话内容也见载《史记·孔子世家》,司马迁记叙了对话的背景:“是时,卫君辙父不得立,在外,诸侯数以为让。而孔子弟子多仕于卫,卫君欲得孔子为政。”这交代了几个关键问题:1、对话言及“待子而为政”的卫君,指卫君辙;也涉及到了卫君辙的父亲,即《春秋》经文所谓的“世子崩刂聩”。2、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记叙的顺序,对话应发生在孔子鲁哀公六年孔子离楚返卫之后,而在鲁哀公十一年归鲁之前。朱熹《四书集注》将对话发生的时间定为鲁哀公十年,似乎拘泥了些。3、孔子之所以要“正名”,是因为辙身为卫君,而其父崩刂聩却流亡在外不得归国,这引起其它诸侯国的非议。
那么孔子为什么要将“正名”当作卫国政治的第一要义呢?可能是考虑到此前卫国复杂的政治斗争遗留下了莫大的政治危机。以下我们将《左传》与《史记》相关材料接续到一起,将卫国相关政治形势的轮廓略为勾勒。
据《左传》定公十四年传文和孔安国《正义》,卫灵公曾因夫人南子(杜预注云:“南子,宋女也。”)的要求,将宋国公子朝(史书简称为宋朝)召为卫国大夫。宋朝是个美男子,夫人南子和他私通。卫灵公三十九年,诸侯国在洮这个地方集会,太子崩刂聩与会,并顺便向大国齐进献盂这种宝器。经过宋国郊野时,宋人唱歌嘲笑他,歌词为:“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 。” 这句话不好解释,根据杜预注,娄猪指求子猪,以喻南子。艾 指公猪,以喻宋朝。所以歌词的意思应该是:“南子像只发情的母猪,将我们的公子朝当作公猪召到卫国去配种,现在私通所生的孩子都已经长大了,怎么还不舍得将我们的公猪(指公子朝)放回来呢?”太子听歌之后,觉得自己的国家因为南子宣淫而受到极大的侮辱,就让下人戏阳速回卫国后乘朝见夫人南子之际杀掉她。由于戏阳速的疑虑,太子崩刂聩谋杀南子未遂,就出逃到宋国,后来投奔赵简子,他的党羽也都逃离卫国。对太子崩刂聩与灵公夫人之间如何发生矛盾一事,司马迁《史记·卫康叔世家》言之简略:“三十九年,太子崩刂聩与灵公夫人南子有恶,欲杀南子。”也许司马迁看过类似于见载《左传》的材料,出于避嫌或存疑的原因而不书。我们认为,“会于洮”和“献盂于齐”皆诸侯国之大事,而野人唱歌讽刺太子崩刂聩也符合《诗经》“国风”的文化精神,因此《左传》对太子崩刂聩与灵公夫人产生冲突原由的记载,是可信的。
崩刂聩流亡之后,他作为卫国君位合法继承人的身份并未废除,这于史可证。卫灵公在四十二年春有一次郊游,叫少子郢服侍他。卫灵公因为对太子崩刂聩出逃耿耿于怀,就告诉郢要举行仪式立他为继承人,但被郢拒绝。郢到底处于什么心理一再拒绝做卫灵公继承人呢?《左传》哀公二年的记载耐人寻味:“夏,卫灵公卒。夫人曰:‘命公子郢为太子,君命也。’对曰:‘郢异于他子,且君没于吾手,若有之,郢必闻之。且亡人之子辙在。’乃立辙。”郢为什么要自称“异于他子”呢?原因可能在于:郢虽然在名分上是卫灵公的少子,其实是南子和宋朝的私通子。所以在卫灵公死后,虽然南子极力提携郢当卫君,但郢有自知之明,向南子暗示了自己不适合为卫君的理由,南子也就不再坚持而立太子崩刂聩的儿子辙为卫君。
在卫立辙为君后不久,即卫灵公四十二年六月乙酉日,赵简子想将崩刂聩送回卫国继承君位,就叫阳虎诈称卫国有要求,安排十来个卫人穿着丧服来迎接太子崩刂聩回国,而赵简子亲自领兵护送崩刂聩。卫国听到消息后,发兵攻击崩刂聩。崩刂聩没有办法进入卫国,就屯留在卫国的边邑戚这个地方,而卫国当道者也没有继续用兵。戚处于晋卫接界的地方,因为两国的交恶或通好,有时归卫,有时归晋。让崩刂聩屯留于戚,是各方面都可以接受的做法。在其它诸侯各国看来,崩刂聩已经结束流亡生涯回到卫国;在卫国当道者看来,崩刂聩毕竟是卫君辙之父,在这样难以有所作为的边地让他存身,于内于外都可以有个交代。
孔子提出“正名”,就是针对卫国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孔子感到当儿子的做国君,而让有合法继承权的父亲在国外流亡,这在名分上是说不过去的,因此卫国隐藏着政治危机。孔子认为,卫国的政治,首先要把父子谁应该当国君,如何处理崩刂聩与辙的关系等问题讨论清楚,以后才谈得上治理。子路则认为孔子不通世故,所以发表了措辞很直率的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