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藏族线粒体dnad-环区遗传多态性分析
人类骨骼dna(美国高碱基突变率和多胞胎血浆数量的遗传特征,对人类骨骼的遗传和进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mtDNA的非编码区(D-环区)是研究人类群体遗传和进化的理想遗传标记,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遗传学和法医个体识别。而西藏藏族mtDNA D-环区多态性的研究尚未见全面报道,本研究以那曲藏族为研究对象,观察mtDNA的遗传特点,为研究藏族起源提供遗传学证据,也为法医鉴定提供mtDNA序列多态性的基础数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本
36例藏族样本均采自西藏那曲地区,每个提供样本的无关个体均身体健康,并追溯到3代以上家族史,EDTA抗凝。
1.2 ttg-34.5和4.34.34.5和4.34.34.34.34.34.34.34.34.54.54.54.5.4基因表达对交通网络的生长
扩增HVR-Ⅰ引物序列:F15997 5′-CACCATTAGCACCCAAAGCT-3′ R16401 5′-TGA-
TTTCACGGAGGATGGTG-3′。Wizard PCR Pres DNA Purification System(美国Promega公司)。Big Dye Terminator Sequencing试剂盒(美国ABI公司)。
1.3 仪器
PCR扩增仪(Hybaid)ABI Alvant 3100自动测序仪(ABI公司,美国)。
1.4 提取和定量d
酚-氯仿法提取DNA,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OD260、OD280,以测定DNA的含量和纯度。
1.5 pcr扩增taq酶
扩增体系为50μl,样本10ng,引物各0.5μmol/L,dNTPs 200μmol/L,MgCl21.5mmol/L,10×缓冲液5μl,Taq酶0.3U(Promega公司)。扩增程序:变性94℃ 4min;退火55℃ 40s;延伸72℃ 40s 10min,共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扩增产物用Pres DNA Purification System试剂盒纯化。荧光法测序。
1.6 变异位点的发现
使用Clustal W比对软件将各个体的序列分别与Anderson序列比较,发现并统计变异位点。按照公式P=∑X2(X为每个个体单倍型频率)计算偶合概率,公式h=(1?∑X2)n/(n?1)(n为样本含量)h=(1-∑X2)n/(n-1)(n为样本含量)计算基因变异度。
2 结果
2.1 碱基转换及创性变化
对西藏藏族群体36个无关个体HVR-Ⅰ行测序,发现34种不同的单倍型。Anderson序列是当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mtDNA的标准序列,各序列与其比较,共发现有51处突变部位,碱基转换141个,占碱基突变的89.81%,其中G-A突变10.19%,A-G突变12.74%,C-T突变38.85%,T-C突变28.03%;碱基颠换9个,占碱基突变的5.73%,其中A-C突变5.10%,C-G突变0.63%。碱基插入1.91%,碱基缺失2.55%。突变的热点部位出现在16223、16362,其突变频率分别为83.33%、58.33%(附表)。
2.2 个体序列多态性
由于np16189位出现T-C碱基转换,在16180-16194区域出现C重复(poly-C),其长度及序列由于受到碱基插入、缺失、转换、颠换等影响,个体之间出现序列多态性。本研究形成9种单倍型,其中AAAACCCCCTCCCCA(24个),AAAA-
TCCCCTCCCCA(2个),AAAACTCCCTCCCCA(2个),AAAACCCCCTCCCCG(1个),AAACCCCCCTCCCCA(2个),GAAACCCCCTCCCCA(1个),AACCCCCCCCCCCCA(2个),AAAACCCCTCCCCCA(1个),AGAACCCCCTCCCCA(1个),合计36个。
2.3 对纳曲藏族mtd-环区基因的基因变异度和偶合概率的分析,我们计算了h.0.9931和h.0.0316
3 藏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藏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世代生活在平均海拔4000m的青藏高原上,由于青藏高原封闭的
地理环境和藏族婚俗的对外隔离性,使这一群体形成显著的遗传学隔离,是研究藏族人群起源和迁移规律及其与我国其他民族之间亲缘关系的良好资源。本研究对西藏那曲藏族mtDNA的多态性进行分析,以期研究藏族与其他民族或种族的亲缘关系,以及探讨mtDNA的多态性用于藏族群体的个体识别的可能性。
本研究发现,藏族个体mtDNA碱基突变的主要形式为碱基转换,热点突变主要集中在np16223及np16362位置,这两处碱基在藏族(83.3,58.3)、中国汉族(62.5,44.2)、日本人(73.8,42.6)、朝鲜人(78.4,38.6)群体中有比较高的突变率,而在法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