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调查与分析新生代,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以湖南省青玄村为例
“现代性”一词有四种学术方法。一是将其等同于第一代独生子女(池福安,1998)或曰第五代、“新人类”(沈杰,2001);二是将其等同于青年人(吕杰,1995),三是指特定人群,如出生于一个特定年限的作家群(金汕、孟固,1997)。四是指称上个世纪90年代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流动人口(王春光,2000、2001)。罗霞、王春光认为“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他们年龄在25岁以下,于上世纪90年代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流动人口……另一层含义就是他们不是第二代农村流动人口,因为他们毕竟不是第一代农村流动人口在外出过程中出生和长大起来的,而是介于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过渡性的农村流动人口”(罗霞,王春光,2003)。我通过对青玄村的调查访谈,感到“新生代”这个流动人口概念界定并不确切,现在我根据自己对青玄村流动人口的调查和访谈来阐述我的观点。
青玄村位于湘西北,有村民1500余人,劳动力800余人。目前正在外务工的人员400余人。我对这个村的田野工作已持续了很多年,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我专门对其劳动力外流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63份,剔除不合格问卷和有关联性的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58份。这58份问卷中,于90年代外出的共计44份,44份问卷中,男性25人,女性19人;25岁以下的11人,其中男性4人,女性7人。另外我进行了40人/次的深度访谈,并能够以朋友、邻居或原居民身份参与访谈对象的生命历程,这对于了解该村外出务工人员意识观念的指标,弥补问卷的不足是非常有效的。
一、 劳动力能力及劳动待遇
青玄村人从1989年就开始外出务工,但人数很少。由于外出人员基本上都是务工,鲜有经商者,所以本文以“外出务工人员”代替“务工经商人员”这个称谓。根据夹山镇政府对青玄村外出务工人员的统计台帐,其年龄分布从16岁至55岁,基本上都是90年代外出的。他们的平均年龄为31.39岁,最小值20岁,最大值50岁;初次外出务工平均年龄24.2岁,最小值15岁,最大值42岁;平均在外务工年数7.61年,务工时间最长的13年,可以说外出务工已经成为整个劳动力所有年龄段的流动方式。
青玄村90年代外出务工人员中86.4%的人已经结婚,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6.8%,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2.7%,小学文化的占15.9%,中专文化的占4.5%。问卷中25岁以下的11人中,有5人已婚,6人未婚。他们中8人为初中文化,2人为高中文化,1人获得中专文凭。考察问卷,发现初中文化程度分布在各个年龄段中,高中文化程度分布在40岁以下年龄段中,中专文化程度分布在30岁以下人群中。
按照夹山镇的统计台帐,高达90.7%的人是纯粹出卖劳动力的劳务人员,担任管理和文职的人数非常少。从我的问卷来看,他们的劳动待遇并不如人意。每月平均工资740元,大部分人只拿600元,最少的只拿300元。每天工时超过10个小时,每周6.46天。最长的每天工时17个小时,每周7天。关于消费、娱乐开支这一栏只有18个人填写,每月平均39.6块,有5个人填写了看病消费,每人每月花费8元钱。关于签订劳动合同的统计,只有31.8%的人签订了合同,经过访谈我得知,不仅有各种不合理的合同条款,而且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合同名存实亡,丝毫不妨碍资方侵犯劳务人员权益。
二、 开展专业活动
1. 职业分化度低
在务工前的职业活动中,初中、高中和中专一毕业就出去务工,几乎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的一共有9人,所占比例为17.9%;这9人中,有7人年龄低于24岁。其余人中,76.2%的人都有务农经历,包括年龄小于25岁的4人。有23.8%的人曾经是乡镇企业或煤矿的兼业工人,还有少量退伍军人和农村技术人员。务工前他们的职业分化度并不高,因为他们都以农业为主业或兼业。惟一能看出的一种趋势就是,年龄越小,缺少务农经验的比例越高。
但我的疑问是以25岁划界是否就能保证对具有这种特征的人群作最大程度的包含。即使是务工前的职业,也涉及到很多因素,如家庭条件、婚姻状况、生育观念等。教育期望、经济水平不同地区的研究对象其初中和高中文化水平的构成比例也会有所不同。早三年与迟三年进入务工过程,就使得年龄因素发生变化。婚育观念也会干扰这一项,如果已婚就必须至少有一方在某个特定时期留在家里,如孕期、哺乳期、小孩年幼,这就又会增加有务农经验的比例。因此,以25岁为界会无从体现科学性。
2. 第一次“没人介绍,自己去的”
调查对象要获取外出务工信息,依赖最多的是亲戚和朋友,其所占比例均为34.9%。实际上“朋友”也是建立在地缘联系基础上的概念。其次“没人介绍,自己去的”占据了25.6%。这方面没有年龄的差别。我在访谈中发现,所谓“没人介绍”,是指没有依赖某种“关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