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1届全国心理学会议学术综述
德国著名哲学家艾培赫斯(eulaburles)将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概括为“过去的长期存在,而只有短期历史”。如果我们用它来形容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可能也同样确切。虽然中国先哲们的心理学思想可以上溯至春秋时期楚国的老聃, 而老聃与古希腊的心理学先驱柏拉图相比要早一个多世纪, 并且国际心理学界都已普遍认可我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无论是在丰富性还是其科学性方面都胜过同时期的西方;但令人遗憾的是, 我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并未能直接演变为现代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众所周知, 1889年由颜永京翻译的美国海文撰写的《心灵学》 (原书名《心理哲学:包括知、情、意》) 的出版, 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心理学的“移植”开始。曾留学德国并听过心理学开山鼻祖冯特讲授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民族心理学等课程的蔡元培先生在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 于1917年支持该校哲学门 (系) 的心理学、哲学教授陈大齐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标志着中国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虽然中国科学心理学的历史只有90年, 但其发展的道路却是几经曲折。对于1949年之前的中国心理学的发展, 燕国材教授归纳为3个特点:一是依附发展, 缺乏独立人格;二是思想杂呈, 没有形成学派;三是学术研究, 取得一定成就。对于解放以后的我国心理学发展, 燕国材教授则归纳为6个阶段:一是奠基时期 (1949年—1957年) , 主要表现是全面学习苏俄心理学, 采用马克思主义与巴甫洛夫学说来改造基于西方理论基础和研究范式的心理学;二是受挫时期 (1958年—1959年) , 主要表现是心理学被视为资产阶级伪科学而受到严重批判, 教学与研究工作也被迫停顿;三是恢复时期 (1960年—1965年) , 主要表现是开展了心理学问题的讨论和学术活动, 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也逐步得到恢复;四是重挫时期 (1966年—1976年) , 主要表现是心理学遭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五是重建时期 (1977年—1980年) , 主要表现是心理学在政治上得到了解放, 开始着手在思想、学术与组织等各方面的调整与清理工作, 以便为下阶段心理学的大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六是大发展时期 (1980年以后) , 主要表现是心理学无论在教学、科研或为社会服务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进入大发展时期以后, 中国的心理学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1985年初, 时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的荆其诚教授召集中国心理学界老、中、青代表举行春节座谈会, 畅谈中国心理学的未来, 当时全国高校只有4个心理学系, 全国会员不足1000人。而到21年后的2006年荆其诚教授召集举行中国心理学会会士论坛时, 我国高校已有100多个心理学系 (研究所) , 全国会员约6000人。在这期间, 1999年国家科技部将心理学列入18个优先发展的基础学科之一, 2000年心理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国家一级学科, 而在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心理学的主干学科内容“脑科学与认知科学”被列入国家8个科学前沿问题之一。
2007年11月8—11日, 中国心理学会在七朝古都开封召开了由河南大学承办的第11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该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与胜利闭幕, 既是对新世纪中国心理学学术研究力量和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 也是对中国心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更高、更新的阶段的有力推进。笔者的目的就在于对该次会议的举办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对该次会议学术交流的成果进行综述, 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 会议的内容:“温度、内容、讨论,会代表”确定了公权各专业委员会的产生和发展
2005年, 中国心理学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了第9次会员代表大会曁第10次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此次会议决定, 以后每4年召开一次全国心理学会员代表大会, 每2年召开一次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正是在这次会议上, 河南省心理学会理事长河南大学副校长赵国祥教授代表河南大学和河南省心理学会提出了承办第11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的申请。最终, 河南大学在参与竞标的多所高校中脱颖而出取得举办权。
中国心理学会和河南大学对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非常重视。2006年4月底,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张侃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副秘书长韩布新教授亲自到河南大学商讨会议的准备事宜。此后, 在中国心理学会和河南大学的大力合作下, 迅速成立了第11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的组织机构, 确定由前国际心理学联合会副主席、前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张厚粲教授担任此次会议的名誉主席, 赵国祥教授担任此次会议的执行主席, 另外还成立了此次会议的顾问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组织委员会等机构。2006年底, 大会的会议网站成功开通。与此同时, 心理学的各家学术刊物陆续刊登了有关召开第1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