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蝎毒活性成分及其抗非蛋白质性活性的研究
蝎子分布广泛,是最古老的物种之一。它属于节肢动物门、蜘蛛门和蝎子。我国有15种蝎, 以东亚钳蝎 (Buthus martensii) 为主, 广泛分布于河南、山东和辽宁一带。蝎是我国重要的动物药材, 临床可用于治疗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渴、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麻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等。研究表明:全蝎的药效主要为蝎尾节毒囊中分泌的蝎毒, 鳌刺时由鳌针排出。蝎毒是蝎捕食和防御敌害的重要“手段”。
1 非蛋白组分
蝎毒中含有的活性成分主要由蛋白质和非蛋白质两部分组成。蝎毒的蛋白质成分主要是一类含有20~80个氨基酸的小分子多肽 (通称为蝎毒素) ;非蛋白质成分主要有黏多糖、脂类、有机酸、游离氨基酸、5-羟色胺、组织胺及微量元素。非蛋白组分的作用可能包括保持蝎毒素的稳定性、防止动物组织液对蝎毒引起的降解、协同蝎毒素与其受体蛋白的结合等。
蝎毒素的结构中多含有四对二硫键, 其中三对构成环状的核心结构, 对于保持毒素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2 关于药效研究
2.1 抗戊四氮癫痫模型
黄迎春等研究了一种国产东亚钳蝎的提取物对抗戊四氮所致的癫痫作用及对致痫小鼠大脑皮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 N-methy-D-aspartate receptor, NMDAR) 和兔抗人γ氨基丁酸A受体 ( gama aminobut yric acid A receptor, GABAAR) 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 适量的提取物能够有效治疗戊四氮引起的癫痫, 显著延长癫痫小鼠的发作潜伏期。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MDAR 结合活性以及激活GABAAR 的结合活性有关。
2.2 侧脑室注射蟹毒素的机制
谭银合等于2001年通过总结大量的研究工作, 证明蝎毒对内脏痛、躯体痛、癌肿疼痛等均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对多种急、慢性疼痛也有较强抑制作用。蝎毒活性成分的镇痛作用强于吗啡, 且又无成瘾性。
李宁等的研究认为侧脑室注射蝎毒素的中枢镇痛作用部位可能主要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 PAG) 等与疼痛有关的神经核团内, 蝎毒素正是通过这些核团而发挥镇痛作用。另有研究表明向PAG内注射微量东亚钳蝎蝎毒可使束旁核 ( Pf ) 内的痛觉相关神经元对痛刺激的反应减弱。
张瑞德等应用离体脑片技术和细胞内生物电记录方法, 研究了辽宁产东亚钳蝎蝎毒素及其某些活性物质对海马CA1 区痛敏神经元的影响, 结果表明蝎毒的镇痛作用是不同递质系统相互协同作用的结果, 其作用部位不仅包括PAG, 而且包括在尾状核 (CD) 和杏仁内侧核 (AME) 。
2.3 大鼠血浆中纤溶酶原激活剂
正常机体内凝血与抗凝血系统保持动态平衡。当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增多或纤溶活性降低时, 血液呈高凝状态, 使凝血机制较正常更易受到触发, 从而形成血栓。蝎毒及蝎毒肽能够抑制兔血小板聚集, 延长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的时间, 促进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前列环素 (PGI2) , 并能明显提高大鼠血浆中纤溶酶 (PL) 活性和优球蛋白溶解活性 (ELT) 。实验证实, 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及蛋白纯化系统进一步分离纯化后的蝎毒有促进内皮细胞更多地释放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 , 抑制释放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PA I-1) 等更广泛的促纤溶作用。
宋益民等测试了蝎毒活性肽对兔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蝎毒活性肽可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低纤维蛋白原 (Fib) 水平, 降低红细胞聚集性, 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 从而降低真性红细胞增多 (PV) 和红细胞压积 (HCT) 。可见, 蝎毒可通过降低血液黏度而改善血液流变性。
2.4 apbvm的应用
蝎毒抗肿瘤方面的研究工作一直是中药蝎毒药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对东亚钳蝎蝎毒抗癌多肽 ( antineoplastic polypeptide fromButhus martensiivenom, APBMV) 的细胞毒作用和体内抗癌作用的研究表明, APBMV 对多种人消化道肿瘤细胞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 并对小鼠移植癌具有抑制作用。魏征人等在全蝎的多肽组分对不同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凋亡影响的研究中发现, 蝎毒提取物Ⅰ~Ⅴ具有抗癌作用, 组分Ⅲ和Ⅳ抗癌谱广, 活性强, 能促进癌细胞凋亡。
另外, 全蝎毒素中的氯毒素可以特异性地结合在重组氯毒素 ( rBmK CTa) 细胞表面, 起氯通道的阻断剂的作用, 并显示出了在治疗神经胶质瘤方面的潜力。Petricevich等使蝎子毒液通过Sephadex G- 50 收集洗脱液, 发现洗脱液II Ts1对巨噬 细胞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3 杂症治疗下的药物研究
随着蝎毒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蝎毒中的某些奇特成分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的机理逐渐被人类探知, 由于全蝎治病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加之人们已经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