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五章《针灸大成》医案
《针灸大成》是明·杨继洲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经典著作及历代医家学说,并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著成。其所述内容十分广泛,首论《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的论述,其次有针灸歌赋选、经络腧穴、刺法针法、灸法、针灸证治、杨继洲医案和小儿按摩法。《针灸大成》总结了明代以前中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尤其是收载了众多的针灸歌赋;重新考订了穴位的名称和位置,并附以全身图和局部图;阐述了历代针灸的操作手法,加以整理归纳,如“杨氏补泻十二法”等;记载了各种病证的配穴处方和治疗验案。该书卷末记载了杨继洲治疗颈结核、臂结核、腰及四肢症、疳积、癫痫、痞块、痢疾、便血、妇人血崩、血厥、神志病、情志病等31个医案,虽然不多,但论法结合,脉症俱备,情节分明,实为针灸医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现节选腰痛、疳积、痢疾3个医案。
【原文】
壬戌歳,吏部許敬庵公,寓 [1] 靈濟宮,患腰痛之甚。同董龍山公推予視之。診其脉,尺部沉數有力。然男子尺脉固宜沉實,但帶數有力,是濕熱所致,有餘之疾 [2] 也。醫作不足治之,則非矣。性畏鍼,遂以手指于腎俞穴行補瀉之法,痛稍减,空心 [3] 再與除濕行氣之劑,一服而安。
公曰:手法代鍼 [4] ,已覺痛减,何乃再服滲利之藥乎?予曰:鍼能劫病,公性畏鍼,故不得已而用手指之法,豈能驅除其病根,不過暫减其痛而已。若欲全可 [5] ,须鍼腎俞穴,今既不鍼,是用滲利之劑也。豈不聞前賢云:腰乃腎之府,一身之大關節。脉沉數者,多是濕熱壅滯,须宜滲利之,不可用補劑。今人不分虛實,一概誤用,多致綿纏,痛疼不休(出玉機 [6] 中)。大抵喜補惡攻,人之恒情 [7] 也。邪濕去而新血生,此非攻中有補存焉者乎?
【注释】
[1]寓:居住的地方,在此作寄居解。
[2]有余之疾:实证,可由感受外邪或痰火、瘀血、水湿、食积、虫积等阻滞所致。
[3]空心:空腹。
[4]手法代针:以手指在穴位上行紧按揉压的手法,可代替针刺治疗,即现代的指针疗法。操作时,一般用拇食指捏住中指末节,以中指尖点按揉压穴位。《针灸大成》:“如急惊、天吊惊、掐手上青筋……以上数法乃以手代针之神术也。”
[5]全可:疾病痊愈。
[6]玉机:即《素问·玉机真脏论》篇,是论脉的重要篇章。
[7]恒情:即常情。
【按语】
本案患者为湿热腰痛证,治疗应针刺肾俞穴,而患者畏针,故以手指代针,刺激肾俞穴以暂缓疼痛(治标),同时服用渗利性药物以泄热除湿(治本)。
本案对腰痛的辨证施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湿热腰痛的临床诊断在于尺脉是否沉数、舌苔是否黄腻;治疗上应泄热除湿,寓补于攻,并且要因人施治,切不可按部就班。另外,强调疾病虚实辨别的重要性,这是临床取效的关键。
【原文】
戊辰歳,給事楊後山公祖乃郎 [1] 患疳疾,藥日服而人日瘦。同科鄭湘溪公迎予治之。予曰:此子形羸 [2] ,雖是疳症,而腹內有積塊附於脾胃之旁,若徒治其疳,而不治其塊,是不求其本,而揣其末矣。治之之法,宜先取章門灸,鍼消散積塊,後次第理治脾胃,是小人已除,而君子得行其道於天下矣。果如其言,而鍼塊中,灸章門,再以蟾蜍丸藥兼用之,形體漸盛,疳疾俱痊。
【注释】
[1]乃郎:他的儿子。
[2]形羸:形体瘦弱。
【按语】
本案介绍针灸结合药物治疗小儿疳积。“疳者,干也”。本病多由喂养不当,脾胃虚损,营养不良所致,表现为面黄肌瘦、能食易饥等脾胃虚弱之症。若迁延日久,脾失健运,积滞内停,转为“疳积”。本案患儿为疳积,且腹内有积块,是为虚中有实之证。治疗上选择先攻后补,先去除疾病之根,针刺阿是穴,艾灸章门穴,后服用蟾蜍丸以调理脾胃,补益后天之本。
疳证是一种虚实夹杂的病症,正确判断疾病虚实是治疗的关键。杨氏并不主张以疳疾为虚证,一味用补,认为用补过度就会陷入徒治其疳、不消其痞的误区,导致“药日服而人日瘦”的不良后果。
【原文】
甲戌夏,員外熊可山公患痢,兼吐血不止,身熱咳嗽,繞臍一塊痛至死,脉氣將危絶。衆醫云:不可治矣。工部正郎隗月潭公素善迎予,視其脉雖危絶,而胸尚暖,臍中一塊高起如拳大,是日不宜鍼刺 [1] ,不得已,急鍼氣海,更灸至五十壯而蘇,其塊即散,痛即止。後治痢,痢愈,治嗽血,以次調理得痊。次年升職方,公問其故。予曰:病有標本,治有緩急,若拘於日忌,而不鍼氣海,則塊何由而散?塊既消散,則氣得以疏通,而痛止脉復矣。正所謂急則治標之意也。公體雖安,饮食後不可多怒氣,以保和其本;否則正氣乖 [2] 而肝氣盛,致脾土受克,可計日而復矣。
【注释】
[1]是日不宜针刺:(依据针灸宜忌理论)当天不宜进行针刺治疗。
[2]乖:不协调。
【按语】
本案介绍痢疾危候的治疗方法。患者患有痢疾,且咳嗽吐血,脐中有肿块,脉象危绝。医家以针刺、艾灸气海穴以治其标,缓解疾病危候,既温通经脉,又疏通气机,使气行血行,块消痛止。当气血运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