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贾村赛社考述
一、 “赛社”是晋东南地区社会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有“
协会的存在和发展与几千年来一直密切相关。《古今类书纂要》曰:“社无定日, 以春分后戊日为春社, 秋分后戊日为秋社。主神曰勾芒。民俗以是时祭后土之神, 以报岁功, 名曰社会。”(1)《明史》中载:每百户立坛祀土谷之神, 也叫“里社”。(2)
农耕文化决定了“社”的重要性, 而落后的科学使人们只能把对丰收的祈愿诉诸于神。当然, 这不是说所有的赛社都是只为求得丰收这一层意义而存在的, 人们势必还有更多的事情要求诸于神灵。这就使得“赛社”成为一个以祈求丰收为中心目的, 同时包含民众其他祈愿的平台。如此, 把自己认为最美好的事物奉献给所祭之神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光绪《沁水县志》载:“祈报:乡野春则祈谷, 数百人鼓乐、旗帜前导, 后有擎神者, 以木雕刻如楼殿状而饰以金, 制极工巧, 一村中多者数擎。秋则报赛, 张剧, 盛列珍馔。今年, 城乡用面作麒麟、狮、象等形, 涂以丹碧, 加以金饰, 彼此争胜, 用以供神。踵事增华之习, 于此可概见矣。”(3)
人们尽自己所能想象的美好事物:“以木雕刻如楼殿状而饰以金, 制极工巧”、“戏剧”、“珍馔”、“用面作麒麟、狮、象等形, 涂以丹碧, 加以金饰”等等, 把其奉献于神灵。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地与神灵沟通以及可以表现出极大诚意的方式, 各种音声技艺形式就成了此间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康熙《隰州志》载:“神庙中集乐户歌舞神前, 曰赛。”(4)
康熙《临汾县志》载:“乡镇立香火会, 扮社会, 演杂剧, 召集贩鬻, 人甚便之。”(5)
康熙《辽州志》载:“春祈秋报, 率多演剧, 报先啬也。”(6)
光绪《平定县志》载:“三月一日……起乡赛, 各村演戏, 报神赐也。”(7)
由上可见, 所谓赛社即是一个“以神庙祭礼为经, 以百艺杂陈为纬, 承继商周祭礼和秦汉百戏的传统, 融汇有宋元以来的供盏仪式和民间散乐等多种形态”的形式。晋东南地区的贾村赛社, 至今仍保存着这种古老的祭祀行为, 极具研究价值, 一直为戏曲学、民俗学、音乐学等诸学界所关注。
晋东南地区“赛社”文化及与之相关的戏剧、乐户方面的研究, 可以说是成绩斐然。王学锋在其博士论文《贾村赛社及其戏剧活动研究》中曾做过系统梳理, 将研究分为四个方面:第一, 赛社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赛社历史的考索与赛社文化的讨论。以《礼节传簿》为代表明清赛社抄本陆续被发现, 在此基础上涌现出大批论著, 对晋东南赛社的历史、流变、仪规、价值等方面已有详细论证。第二, 关于戏剧史研究。晋东南赛社文献的发现为戏剧史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考方向。第三, 关于傩戏、傩文化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 关于晋东南傩戏和傩文化的研究著作陆续发表。其中以《上党傩文化与祭祀戏剧》为代表, 收录许多傩戏剧本和文献资料, 并勾勒了上党傩文化的历史轨迹。第四, 关于乐户的研究。项阳《山西乐户研究》和乔健《乐户:田野调查与历史追踪》两部著作, 引发了学界对晋东南乐户群体的持续关注。
晋东南地区迎神赛社略分三类:一曰“官赛”, 由官府衙门筹派官赛资金, 县官亲自出席请神典礼, 然后方可在县城内的城隍庙正式开赛;二曰“乡赛”, 由某一神庙的周边村庄联社轮流办赛, 这是农村较为普遍的报赛形式;三曰“村赛”, 即独村为社, 在本村神庙中报赛。这三种类型的赛事活动, 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 遍布于长治、长子、潞城、平顺、壶关、屯留等县境年年享赛不绝。以往上党各地迎神赛社因条件不同, 报赛规格或有大小繁简之别, 俗谓“十赛九不同”, 然祭祀程序则基本一致。“官赛”、“乡赛”、“村赛”三者之间有着内在联系。那么, 三者祭祀程序的一致性是源于何处?三者在历史上的存在又是如何?这也将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二、 亭士及其他神场
贾村原名南贾村, 是长治市潞城市 (县级市) 翟店镇下属13个村子之一, 是潞城市较为古老的大村, 有“八大街、九小巷、十二圪廊 (胡同) ”的说法, 繁华一时, 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传统, 至今仍留存儒、佛、道庙宇14座, 新旧戏台座, 遍及村中老街区各处。村中最大的庙为碧霞宫, 先有碧霞宫, 后有潞城县”, 可见其时代之久远。当地历史上形成了以碧霞宫为中心的规制严整的赛社仪式传统, 至今仍旧以碧霞宫为中心进行着信仰、赛社、演剧等多种形式的民间活动。2006年6月, 贾村赛社及其戏剧活动以“民间社火”为名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引发了政府官员、学者、当地赛社活动组织者、村民等多方力量的进一步关注。
一般来说, 民间迎神赛社, 按上党地区的古规, 一般有五天或六天活动。第一天称“下请”, 第二天称“迎神”, 之后为三天正式赛社, 分别称做头场、正场、末场, 或称头赛、正赛、末赛。末场结束, 有的当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