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鼻科病证:鼻腔异物的诊疗
鼻腔异物,亦称异物入鼻,是因各种异物误入鼻腔,常以一侧鼻塞、流涕,甚则同侧头痛等为主要表现的鼻病。多见于小儿。本病中西医同名。
[历史沿革]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九最早论述本病:“颃颡之间,通于鼻道,气入有食物未及下喉,或因言语,或因嚏咳而气则逆,故食物因气逆者,误落鼻内。”但后世只有少数医家述及本病。如明·朱橚《普济方》卷六十四说:“误食物落鼻中,及入眼不出,用皂角末吹,取嚏即出。”又如《医学举隅》卷十一载:“鼻内误窒豆物不出,以通关散取嚏即出。”
建国后,第四版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称本病为异物入鼻;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将本病定名为鼻腔异物。
【病因病理】
1.本病多因小儿无知,玩耍时,误将细小异物如黄豆、花生米、糖纸、砂石等塞入鼻内。
2.医疗中,作鼻腔堵塞止血后的纱条等物遗留鼻内。
3.呕吐,或进食时喷嚏,食物经咽部进入鼻腔。
4.其他因素,如鼻外伤时异物进入鼻腔,在野外露宿或喝生水时小昆虫、水蛭等偶然进入鼻腔,以及精神病患者自行塞入异物等。
【临床表现】
[病史]多有异物入鼻病史。
[症状]患侧持续性或渐进性鼻塞,病程久者可流黏脓涕或脓血涕,气味臭,或伴有同侧头痛。生物性异物(如水蛭)可致反复衄血。
[检查]先用1%麻黄碱收缩鼻黏膜,清除分泌物。经前鼻镜检查多能发现异物。若异物存留时间过长已被肉芽组织包埋者,可用探针触诊;疑为金属异物者,可用X线检查。
【治疗】
本病的治疗主要是取出异物。应根据异物的性质、形态大小等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取出。
1.质软或条状异物,如纸团、纱条、树枝等,可用镊子取出。
2.对圆形异物如豆类、珠子等,应用弯针或异物钩伸入鼻腔,超过异物,由后向前拨出,不可用钳、镊挟取,以免将异物推向深处,甚或向后滑入鼻咽部,随吸气或吞咽进入气管或食管,造成危险。
3.经前鼻孔难以取出的异物,可令患者取仰卧头低位,再将异物推向鼻咽部,经口取出。
4.异物取出后,若见局部黏膜糜烂、破损者,宜滴用1%麻黄碱,以防鼻腔黏连,如已有黏连者,可分离后塞入凡士林纱条隔开;若出血较多,可用吹药法或填塞止血法。有黏脓或脓血分泌物者,可配合五味消毒饮加鱼腥草、地肤子、赤芍等煎服,以清热解毒。
【预防护理】
1.教育儿童不要将异物塞入鼻腔。
2.鼻部手术后,医务人员在取出鼻腔填塞物后,应仔细检查鼻腔是否还有所遗留。
【自学指导】
1.鼻腔异物的病因多由小儿无知,将其塞入鼻腔所致,医疗中填物遗留鼻内也是一个常见原因,应引起重视。
2.根据病史、检查所见,本病的诊断一般不难。临床上,凡儿童单侧鼻塞,流黏脓涕或脓血涕且有臭气者,首先应考虑到鼻腔异物的可能。
3.本病的治疗以取出为主,当根据异物的种类、大小、性状等的不同,采用不同方法取出。若小儿不合作患者,亦可考虑在全麻下取出。
【参考文献资料】
西医认为鼻腔异物可分为内生性与外生性两类。内生性异物有死骨、凝血块、鼻石、痂皮等;外生性异物又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和非生物类,其中以植物类异物居多。
【复习思考题】
1.鼻腔异物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2.鼻腔异物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有哪些?
3.如何根据鼻腔异物的不同情况,采用哪些治疗方法?
4.鼻腔异物取出后,应根据哪些情况作如何处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