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峰山地化石化石调查.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峰山地化石化石调查 北京凤凰山饲料化石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青龙市南观村以西1公里处,周口店遗址1号以北8公里处。东北距北京城区42公里,西距394634,东南距1155848,海拔223米(图1)。该地点坐落在凤凰山东南坡一个采石场的垂直陡壁上, 属洞穴-裂隙型堆积;2005年由南观村村民张德山发现, 次年由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研究室发掘, 历时近1月, 共清理出哺乳动物化石1000多件。由于凤凰山化石地点与周口店第一地点近在咫尺, 时代相当, 对进一步探讨北京直立人的生活环境和活动范围有一定价值。 1 动物化石层位及沉积相 凤凰山及其附近属于华北地台燕山构造带西南缘的低山丘陵地带, 主要分布着中元古界蓟县群厚、薄相间的白云质灰岩以及板岩和页岩等, 局部夹杂有灰黑色燧石条带或透镜体, 岩层褶皱构造和断裂均较发育, 地点附近岩层多倾向东北, 角度大于25°。根据采石场工人提供的线索表明, 这里原本为一小型洞穴, 但因开山炸石现已不复存在, 目前残留下来的仅是若干个袋状穴和裂隙型堆积 (图2) 。现存的第四纪堆积物大致可分为7层, 最大厚度可达12.7m, 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全新统: 1.灰褐色杂土:松散, 其中夹杂大小不等的岩屑, 厚度0.05~0.10m; ~~~~~不整合~~~~~ 中更新统: 2.棕红色黏土:含少量砂粒, 从上至下减少, 胶结较紧, 底部见有啮齿类肢骨残段和零星牙齿和骨骼碎片 (上化石层) , 厚度3.20~3.60m; 3.棕红色砂质黏土:偶见较小角砾, 胶结较紧, 中下部夹有厚0.30~0.50m未胶的较松软的灰烬层, 其中混杂一定数量的烧石和烧骨, 含大量哺乳动物化石 (下化石层) , 厚度3.80~4.00m; 4.细角砾层:角砾成分主要为白云质灰岩, 次为板岩碎块, 偶见骨骼残破, 厚度0.20~0.40m; ~~~~~侵蚀面~~~~~ 5.棕红色钙质黏土:胶结坚硬, 厚度1.80m; 6.棕红色含钙砂质黏土:胶结坚硬, 厚度2.30~2.60m; 7.细角砾层:角砾多1~3cm大小, 厚度3~20cm。 凤凰山地点出土动物化石来源于两个层位:即第2层 (上化石层) 和第3层 (下化石层) 。上化石层所含化石出自第2层棕红色黏土靠下部, 化石零星、破碎, 属从洞外冲进洞内而成的异地埋藏类型;下化石层是主要的层位, 化石出自第3层棕红色砂质黏土中下部, 局部地段相当密集, 并出土有较多的残破头骨和较大的肢骨, 灰烬层、烧石、烧骨和炭屑的存在表明下层应为原地埋藏。 2 母性化石 2.1 两种类型的下颌d 上化石层出土的化石表面呈浅棕黄色, 石化程度较好, 除若干难以辨别的鸟类和啮齿类残破肢骨外, 可鉴定的仅两种:似鸡骨山狐和羚羊。 似鸡骨山狐 (Vulpes cf.chikushanensis) , 编号FH06-1001 (图3) , 为左下颌骨残段, 属一成年个体, 残长51mm。其上带有p3和p4, 下颌骨明显地窄长, 前臼齿窄而尖锐, 后附尖突出。p3长8.48mm, 宽3.3;p4长8.8, 宽3.44;m1中处高13.3。上述测量数据的值基本落在鸡骨山狐相关数据的变异范围内。 羚羊 (Antelopinae) , 1颗右M1或M2 (标本编号FH06-1015) , 嚼面略有破损, 高冠, 前肋发育, 长16mm, 宽16.23mm, 根据一颗牙齿难以鉴定到属种, 仅能确认到亚科级别。 2.1 材料1.5efh06-133 下化石层含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 但十分破碎, 以残破的肢骨和角占主要, 少数残破的颌骨上带有齿列, 化石石化程度很高, 表面呈棕褐色, 可鉴定的均是大型哺乳类, 包括食肉类1种、奇蹄类2种和偶蹄类4种。 鬣狗 (Hyaenidae) , 1枚右上犬齿 (图3) , 标本编号FH06-136, 根据一颗牙齿难以鉴定到属种, 仅能确认到科的级别。 三门马 (Equus sameniensis) , 残破上颌骨1件, 上带DP3/4 (P3/4尚未萌出, 在齿槽中) (FH06-125) ;残破左下颌骨1件, 上带dp1, dp2 (标本编号FH06-1002) , dp1长40.96mm, 宽14.82mm;单个牙齿5枚 (3枚上颊齿, 2枚下颊齿) ;右跖骨1件, 残破, 远端滑车宽52.93mm, 厚38.28mm (标本编号FH06-752) 。 犀 (Rhinocerotidae) , 残破右下颌骨1件 (FH06-126) , 左肱骨远端残段1件 (FH06-341) 。下颌骨牙齿仅剩破碎牙根在齿槽中, 侧面和底面均有豪猪啃咬的痕迹。肱骨远端残段内外侧上髁间距158mm, 上髁嵴至远端距82mm, 骨干骨壁厚18mm。 李氏野猪 (Sus lydekker

文档评论(0)

187****72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