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地下水的污染与防治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和工农业的主要水源。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则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可用水源。在全国660多个城市中,利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的城市有400多个,全国有近1/3人口饮用地下水。由于地下水自净能力较弱,一旦受到污染,将难以更新和恢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直接对人类及其活动造成危害。大量未经处理或未达到一定排放标准的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无序排放、工业废水和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泄漏、农药化肥的生产及超量施用、生活和工业有害固体废弃物的随降雨入渗,致使中国地下水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了解地下水的污染现状,加强对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开发相应的一些高新技术来挽救我们日益恶化的地下水环境,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1 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和污染
1.1 地下水赋存介质类型
全国地下淡水的天然补给资源约为每年8 840亿m3,占水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山区6 560亿m3,平原区2 280亿m3;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为每年3 530亿m3,其中山区为1 970亿m3,平原区为1 560亿m3。按赋存介质划分,地下水主要有孔隙水、岩溶水和裂隙水三种类型,孔隙水天然淡水资源量每年2 500亿m3,可开采资源量每年1 686亿m3,岩溶水天然淡水资源量每年2 080亿m3,可开采资源量每年870亿m3,裂隙水天然淡水资源量每年4 260亿m3,可开采资源量每年971亿m3。总体上,中国地下水资源地域分布差异明显,南方地下水资源丰富,北方相对缺乏,南、北方地下淡水天然资源分别约占全国地下淡水总量的70%和30%。北方地区70%生活用水、60%工业用水和45%农业灌溉用水来自地下水。据统计,全国181个大中城市,有61个城市主要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40个城市以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为供水水源,全国城市总供水量中,地下水的供水量占30%。
1.2 染程度日益严重的趋势
中国90%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有机和无机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污染,已呈现由点向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不断扩展和污染程度日益严重的趋势。由中国118个大中城市近年来的地下水监测结果得出,较重污染的城市占64%,较轻污染的城市占33%。在区域上,中国地下水“三氮”污染突出,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淮河以北10多个省份约有3 000万人饮用高硝酸盐水,海河流域受污染的地下水资源量占地下水总资源量的62%,农村约有3.6亿人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2 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
2.1 周期性地从污染物进入含水层
污染物通过大气降水或灌溉水的淋滤,使固体废物、表层土壤或地层中的有害或有毒组分,周期性地从污染源通过包气带深入含水层。这种渗入多半是呈非饱和状态的淋雨状渗流形式,或者呈短时间的饱水状态连续渗流形式。此种污染,无论在其范围或浓度上,均可能有季节性的变化。主要污染对象是潜水。
2.2 污水的渗流治理
污染物随污水或污水溶液连续不断地渗入含水层。最常见的是污水聚积地段(污水池、污水渗坑、污水快速渗滤场、污水管道等)的渗漏,以及被污染地表水体和污水渠的渗漏。其主要污染对象也多半是潜水。
2.3 人为途径污染地下水
污染物通过层间弱透水层以越流的形式转移到其他含水层。这种转移或者是通过天然途径(水文地质天窗),或者通过人为途径(结构不合理的井管、破损的老井管等),或者人为开采引起的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了水流方向,是污染水流通过大面积的弱透水层越流转移到其他含水层。其污染来源可能是地下水环境本身的,也可能是外来的,它可能污染承压水也可能污染潜水。研究这一类型污染的困难之处是难于查清越流具体地点及地质部位。
2.4 废液地下储存层的破裂破坏
污染物通过地下径流的形式进入含水层,即通过废水处理井,或者通过岩溶发育的巨大岩溶通道,或者通过废液地下储存层的隔离层的破裂进入其他含水层。海水入侵是海岸地区地下淡水超量开采而造成海水向陆地流动的地下径流。此种形式的污染,其污染物可能是人为来源也可能是天然来源,可能污染潜水也可能污染承压水。其污染范围可能不很大,但其污染程度往往由于缺乏自然净化作用而显得十分严重。
3 城市饮用水有机污染研究
国外,尤其是欧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地下水污染点源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涌现出了许多地下水污染的预防及治理方法。中国在地下水污染调查及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式方面已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但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刚刚起步,工程应用实例不多。1980年初首先由山东省地质局等单位在济宁市郊区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工作,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为预测地下水污染发展趋势的地下水水质模型。1982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应用伽辽金有限元法求解了在渗流区有抽水井条件下的二维溶质迁移及在自由表面上有入渗补给时二维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承装承修、承试试验室管理制度.pdf VIP
- 冷冻机知识培训课件.pptx
- 《沁园春·长沙》——激扬青春当拿云-上传课件.pptx VIP
- 2025年智能体发展与治理研究报告-AI善治学术工作组.pdf
- 无仓储危化品经营单位应急预案.pdf VIP
- 《铝型材标准培训》课件.ppt VIP
- 妇科炎症PPTPPT【171页】(最新文档).pptx VIP
- 女性盆腔结核疾病防治指南解读.docx
- GB∕T 22081-2024《GB∕T 22081-2024《网络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控制》之1:“5组织控制-5.1信息安全策略”专业深度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雷泽佳编制-2025A0).pdf VIP
- 研究生雨课堂信息检索与科技写作课后答案.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