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古音学的建立和发展
关于宋儒“一说”的研究目的、地位及作用
宋代古音学的研究主要是在南渡之后,由吴才老开发的。我们所言宋代古音学,实际上主要是在南宋时期。自吴著《诗补音》和《韵补》之后,古音学研究才有个真正的开始。从此,考求古音,研究古今韵部的分合关系,便成为一种新兴学科,这就是古音学或言称古韵学。自吴考求古音以后,人们对《诗经》《楚辞》韵字的古读音,已有相当的认识。所以在朱熹的倡导下,以叶音注释古籍韵文中古今音异字,在南宋末蔚然成风。虽然,自六朝以来尤其是隋唐时期,以叶音注释前代韵文已成相当规模,诸如陆德明《经典释文》、颜师古《汉书注》、李贤太子《后汉书注》以及六臣《文选注》等,但隋唐诸儒所注主要限于四声不协,且无考证。而宋儒所注叶音范围很广,凡声韵不协,皆注上叶音;其次,隋唐人所注诗文主要为先秦两汉,而宋人凡宋以前的诗文,皆有注释,如李白、杜甫诗文等。而宋儒研究古韵的目的,主要还是在于古诗文写作的实际运用,以破除《礼部韵略》神圣不可逾越的程式。
宋儒研究古音,包括两个不同的层面。一个是以《诗经》《楚辞》《周易》及群经诸子、史传有韵之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排比韵文,考求韵字的古音,然后再进一步从《说文》谐声、文字通假、经籍异文及先儒训诂上加以证明,如吴《诗补音》即是如此。这部书虽已失传,但经过我们的努力,已辑佚到了大量的材料,它的真实面目已基本上为我们所认识。其它一些失传的著作如赵共甫《易补音》、黄子厚《楚辞协韵》也当是如此。另一个层面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叶音”注释韵文,而省缺其中考证文字。在这些“叶音”中,既有被前人研究证明过的“古音”,同时也有很多注释者只求上下文和谐的协读音。这种协读音往往与原作的合韵、例外韵及注释者本人对古诗韵例的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古音”时间概念不是很明确,更由于古诗韵例的复杂性,宋儒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这种“叶音”其实就是它的古音,并非叶读如此,而是其古音本来如此。在这里,我们最好引入两个概念:“本叶音”和“变叶音”。前者指古本音的叶音,后者指古本音之外的各种协读音(当然“古本音”也是有时间概念的)。由于不能把“本叶音”与 “变叶音”区别开来,因此他们对古今音之间的分合关系,认识不是很清楚。他们从今韵出发,以为古人诗文用韵,除了像陆德明所说的“宽缓”以外,便是各个韵部之间可以“通”,可以“转”,可以临时“叶读”。随着朱熹地位的提高,这种思维几乎就成为一种定式了,以至凝固了元明清几代人的思维。所以论宋代古音学,通转叶音说为其主流。
宋人研究古音的成绩不可漠视,他们有很多研究著作,有大量的古韵音释材料,在他们的文集中也有很多精辟的见解。他们富有成果的研究,一方面给后人研究方法上的启示,另一方面给后人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因此,“念考古之功,实始于宋吴才老”(《亭林文集·吴才老韵补正序》),不仅仅是顾炎武个人的看法,而是清代以来所有古韵家的共识。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开拓,就不会有清代古音学的兴盛与发展。故其贡献全在于“开拓”二字。本文在此不打算对吴、朱熹他们个人研究做具体分析,而是从古音学史研究出发,探讨宋代古音学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社会基础,介绍其研究概况,总结其研究得失。其中个人古音研究,则另文介绍。
宋代古音学研究,学术界目前还是个涉足不深的领域。这个音韵学王国还没有被我们完全认识,里面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发现。我们目前看到的只是它的宫墙,至于它的堂奥及宫室构造,我们所知甚少。而本文研究,仅仅是个试探而已。
一、 北朝时期的古韵问题
上文已叙,宋代古音学主要是在南渡以后。但北宋时期,有些学者对古韵问题也有所探讨,主要是沈括等人古韵之疑和《集韵》对古协音的收录。下面我们分别叙述。
(一) 《诗经》音
北宋时期,有些学者对古今音之间的差别虽有注意,但未着手研究。宋初,徐楚金兄弟在注解《说文》时,就从谐声关系上注意到了古今音的不同。如徐铉注《说文》言部“诉”字云:“非声。盖古之字音多与今异,如皂亦音香,亦音门,乃亦音仍,他皆仿此。此古今失传,不可详究。”又页部“”字,许慎谓“从页翩省声,读若翩”,徐铉注:“从翩声,又读若翩,则是古今异音也。”《说文系传》卷三十六《祛妄》篇“路”字注曰:“《说文》从足各声,臣锴以为古之音字,或与今殊,盖亦不甚切。或多声字,可言各者。”(《说文系传·祛妄》)北宋后期沈括(1031-1095)对《诗经》音与《广韵》音异的现象提出了质疑。
他在《梦溪笔谈》中疑曰:
观古人谐声,有不可解者。如玖字、有字多与李字协用,庆字、正字多与章字、平字协用。如《诗》“或群或友,以燕天子”,“彼留之子,遗我佩玖”,“投我以桃李,报之以琼玖”,“终三十里,十千维耦”,“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诒孙子”,“陟降左右,令闻不已”,“膳夫左右,无不能止”,“鱼丽于鲤。君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于abaqus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损伤塑性模型.docx VIP
- 医学课件-皮肤软组织感染.pptx VIP
- 2024年江苏赛区复赛“扬子石化杯”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选拔赛暨化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食材分拣、包装、运输、验收、售后整体配送服务方案.docx VIP
- 《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实践经验分享试题附答案.doc
- 2025年辽宁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测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GB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docx VIP
- 油漆来料检验报告.docx VIP
- GB 50054-201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docx VIP
- 人教版劳动教育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