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愚人文化的文本集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方愚人文化的文本集成 1. “闲”的文学范畴 在英美乃至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中,读者阅读了许多“愚蠢的故事”。“这些作品一如既往地鞭挞罪恶和错误,但是不再把这些全部归咎于傲慢、冷酷或疏于基督徒的操守,而是归咎于某种严重的愚蠢。这种愚蠢其实没有什么明确的缘由,但却使所有的人都卷入某种密谋。对愚蠢的鞭挞变成了一种普遍的批判方式”(福柯,1972:10)。这种对愚蠢的普遍的批判方式一经在文学上定型,就构成了“愚人文学”这一范畴。作为一个主题文学范畴,“愚人文学”在国内外的研究还不多见。谈及“愚人文学”的主题,人们通常会望文生义地将其界定为“对愚人或者愚昧的讽刺而已”。那么“愚人文学”的主题究竟是什么?是讽愚还是讽智?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还须从“愚人文化”和“愚人文学”的起源讲起。 2. “差异”的存在和“对立统一”的缺失 文学源自“民间文化”,因俗而雅。“愚人文学”就其起源来说也是这样。英国的愚人文化最初可能追溯到诺丁汉姆郡一个叫Gotham的小村庄(胡文仲,1995:336)。这个村庄获得“愚人村”这一盛名的原因有二。一说该村的居民与其他村庄的居民不同,他们愚蠢可笑,丑态百出,村庄也因此扬名千里,成为许多荒唐可笑的趣闻轶事的发源地。比如,有一则故事说Gotham的村民手拉手围在一丛灌木周围,不是在进行通常意义上的载歌载舞,而是想把一只杜鹃鸟围在其中,可见其愚蠢之极。因此,如果谈到某人的愚蠢,人们会用He comes from Gotham来形容。在这里,Gotham代表“愚人”和“愚蠢”之意。另外的说法认为,约翰王(King John)曾试图在Gotham建造城堡,供王室人员狩猎游玩。但当地的村民认为,一旦城堡建成,他们不仅要承受频繁沉重的赋税之苦,而且还要在国王的眼皮底下进行沉重的劳役,这将使他们无法忍受。为了摆脱这一厄运,他们决定装疯卖傻。每当国王的使者来此地考察民风的时候,村民们不是围成圈子疯狂地奔跑,就是做一些荒唐透顶的事。国王听了使者的汇报,认为这个村庄的民风不佳,不宜在此地建立城堡,因此取消了原定的计划。Gotham的村民用这种“聪明地装傻”摆脱了受奴役的厄运,他们也因此以“聪明的傻瓜”(wise fools)著称于世。后人虽然常用wise men of Gotham来指代愚人,但从起源上讲,这里所说的“愚人”有具有一种“理性”或“智者”的风范,是一种大智若愚。所以“愚人”一开始就是“理性”和“愚昧”、“智者”和“愚人”的对立统一。 《圣经》不仅是基督教的经典,而且也是希伯莱民族经过世代的传袭和加工创造出来的一种“民间文化”的文本集成,是西方文化与文学的发祥地之一。在《圣经》的各个部分,尤其是在《传道书》、《箴言录》和《所罗门智训》里面,有关“愚人”的形象也很多。他们总是作为“智者”的反面或与“智者”的同一而存在的。圣保罗指出,在涉及人的超越性问题上,聪明的人常被世人认为是“愚拙”。在另一处,他规劝自认为有智慧的人去接近神的智慧,即使神的智慧在世人眼里看起来也是愚拙。从《圣经》传统观点看,世俗事物方面的聪明和经验是一回事,而智慧则是另一回事。圣徒的智慧在世人看来常常显得是愚拙,而世人的智慧在圣徒的眼里常常是愚蠢。这种愚蠢和智慧、“愚人”和“智者”的张力一直是《圣经》关注的焦点,下面的引文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智慧建造房屋,凿成七根柱子,宰杀牲畜,调和旨酒,摆设宴席。打发使女出去,自己在城中至高处呼叫:“谁是愚人,可以转到这里来!”又对那无知的人说:“你们来,吃我的饼,喝我调的酒。你们这些愚人,要舍弃愚昧,就得存活,并要走光明的道。” …… 一愚昧的妇人喧嚣,她是愚昧,一无所知。她坐在自己家门口,坐在城中高处的座位上,呼叫过路的人,就是直行其道的人,说:“谁是愚人,可以转到这里来!”又对那无知的人说:“偷来的水是甜的。暗吃的饼子是好的。”人却不知有阴魂在她那里,她的客在阴间的深处。(《新旧约全书》,1994:605) 另外,在中世纪的欧洲,还存在一种“疯癫”文化。据福柯考证,这种“疯癫”文化与当时在欧洲广泛流行的麻疯病有关。这种病症的主要特征是激情和谵妄。激情的主要表现是患者的头脑错乱,由此导致行为上的迷狂和情感上的喜怒无常。我们常看到的精神病人的狂欢起舞就是由他们心中非理性的激情引起的。谵妄更多地表现在病人的心智方面。凡是做出任何有悖理性和体统的、过分和错误的无意行为的精神病人均应视为处于谵妄状态。例如某个病人用手抓苍蝇,或毫无原因地违反常态,或滔滔不绝地讲话,或者在别人接近他时非主观下流地暴露自己的私处。正是因为这些种种反常的症状,中世纪的麻疯病人才受到欧洲各国的严厉禁闭和隔离。禁闭和隔离的方法是建立麻疯病院和用船将病人输送到海外。在12世纪,仅有150万人口的英国就开设了220个麻疯病院,在1226年路易

文档评论(0)

139****9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