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docx

广东省东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docx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省东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生态补偿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矛盾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国内外科学家的研究热点。许多科学家在生态补偿理论的内涵、运行机制、补偿标准和生态补偿评估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1.6]。与此同时,国内外政府在农业、森林、湿地、流域等领域也开展了大量的生态补偿实践,达到了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效果[7~9]。其中,饮用水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补偿成为了流域生态补偿研究与实践的重点领域,而如何确定补偿标准则是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补偿研究与实践的核心问题与难点[10~12]。目前国内对于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补偿的研究还主要集中于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上,生态补偿标准的量化研究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系统的计算体系[13~14]。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提出各类补偿标准计算方法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实地调查,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广东省东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对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和补偿资金分配进行测算,以期为东江流域生态补偿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1 江流域水资源概况 东江是珠江三大水系之一,发源于江西省赣州市,干流全长562km,其中广东省境内435km,流域总面积35 340km2,其中广东省境内31 840km2,占流域总面积的90%。东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干湿季节,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500~2 400mm之间。根据1956~2005年径流流量系列分析,东江流域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是326.6×109m3,广东省境内约为291×109m3,占89.1%。东江流域中上游已建成新丰江水库、枫树坝水库和白盆珠水库三座大型水库,是珠江三角洲东部城市群香港、广州、深圳、东莞、惠州近4 000多万人口的主要饮用水源。东江水资源的保护不仅关乎广东省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等大中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关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是名副其实的政治之水、生命之水、经济之水。 长期以来东江流域上游为保护好东江饮用水资源,进行了大量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在经济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牺牲,2007年上游河源市经济总量占广东全省的1.06%,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8.20%。根据《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2020)》(征求意见稿)的初步结果,东江流域上游河源市(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和韶关市的新丰县被列为广东省的限制开发区。因此,通过建立流域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弥补上游生态保护成本,对于保障珠江三角洲城市圈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学习方法 2.1 生态补偿的标准 生态补偿标准作为生态补偿的核心问题与难点,它直接关系到生态补偿研究与实践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目前国内外有关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的计算方法,概括起来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法、生态保护总成本法、水资源价值法、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和水质补偿赔偿法,每种计算方法均有其优点,但也存在着一定不足[16~20],各种标准计算方法见表1。生态补偿作为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一方面从水源生态保护方角度考虑,生态保护方为生态保护承担着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将生态保护总成本作为补偿标准具有一定科学性;另一方面站在水源受益方立场上,生态补偿标准应充分考虑水源受益方的支付能力,通过条件价值评估法可以获得受益方对生态补偿的认知度和支付意愿,为生态补偿标的确定提供参考。因此,本文选取生态保护总成本法和意愿调查法作为生态补偿标准的计算方法,量化广东省内东江流域上游生态保护总成本和下游用水城市居民的支付意愿。 2.2 水质修正系数kqt 水源地生态保护总成本应包括因生态保护建设而承担的直接成本和发展权限损失的间接成本,同时要引入水质修正系数和水量分摊系数,得到流域水源地生态保护总成本的年补偿额度计算公式。公式如下: 式中:CCt为补偿额度;CSt为生态保护总成本;CDt为直接成本;CIt为间接成本;KQt为水质修正系数;KVt为水量分摊系数。 水量分摊系数KV t为下游地区利用上游地区的水量(WD)与上游总量水量(WU)之比,计算公式为: 在下游利用水资源过程中,供水质量的优劣会影响用水效益,因此,通过KQt水质修正系数对补偿额度进行修正。当断面水质等于水质标准时,下游地区只需补偿利用上游水量而分担的成本CSt*KVt;当断面水质优于水质标准时,下游地区除承担CSt*KVt,还需为享用优于水质标准的水量而对上游补贴;当断面水质劣于水质标准时,上游应对下游进行赔偿。其中补贴或赔偿的数额为某污染物高于或低于标准的排放量(Pt)与消减单位

文档评论(0)

139****9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