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孜甘孜理塘断裂带北段新生代构造特征及金矿成矿作用
甘孜-理塘断裂带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松潘-甘孜造山带与宜敦岛拱造山带的交汇处。该断裂带北起青海扎多、治多、玉树,呈北西走向展布;向南延经马尼干戈至甘孜转为近南北走向,经理塘转为北北西向,至木里逐渐撒开并为金河—箐河平移断裂所切,总体呈反S形,长约1 000 km(图1)。
1 深裂断裂带
甘孜—理塘断裂带属于古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及扬子陆块与义敦古岛弧拼接的碰撞缝合带。该带内出露由超基性岩、层状辉长岩、辉绿岩墙、玄武岩、硅质岩和深水浊积岩组成的蛇绿混杂岩,以及代表西部岛弧环境的晚三叠世火山-沉积岩和代表东部被动陆缘环境的晚三叠世复理石沉积(西康群),呈大小不等的构造岩片和夹块相互混杂,沿断裂带断续产出,使之总体具有成层无序的特点。
该断裂带出露的地层为一套已被构造作用肢解、混杂而具蛇绿岩套组合特征的地层单元。原1∶20万甘孜幅把它划为上三叠统曲嘎寺组。经1∶5万区域地质调查后称为蛇绿岩群,包括卡尔蛇绿岩组和瓦能蛇绿岩组。前者为一套经构造变形改造的灰色变质碎屑岩和硅质岩,其中夹外来的志留纪岩块及不能准确鉴别时代的绿片岩、石英岩等岩块,代表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盆俯冲而形成的混杂岩。瓦能岩组为具洋壳属性的蚀变基性火山岩夹硅质岩以及砂板岩,局部夹大理岩(图2)。
二叠纪时该带应分布有洋盆,沿断裂带出露的蛇绿岩是晚二叠世至晚三叠世洋壳存在的证据。晚三叠纪时演变为向西俯冲的俯冲带。在晚三叠世中晚期,在西侧形成了岛弧火山-沉积体系,发育钙碱性系列的中酸性火山岩,在东侧则发育斜坡—半深海被动陆缘复理石沉积。随着甘孜—理塘洋盆进一步向西消减,西侧形成了沟—弧—盆的构造格局。晚三叠末期由于古特提斯洋沿甘孜—理塘构造带的闭合,使古洋壳残片———蛇绿混杂岩带被夹持在弧陆之间,并经历弧—陆碰撞,使该区出现了印支“古山脉”的构造格局。
燕山晚期以来,该区进入陆内汇聚阶段,地壳进一步压缩加厚导致陆壳重熔,在岛弧背景上引起中酸性岩浆侵入,形成了大规模的雀儿山花岗岩带。
2 深刻影响了甘孜—新生代构造运动(变形)特征
新生代喜马拉雅期以来,由于特提斯洋沿雅鲁藏布江一线的开启与闭合,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碰撞,引起强烈的陆内构造作用,致使甘孜—理塘构造带的印支古造山带发生构造叠加改造作用。
以往的研究偏重于甘孜—理塘断裂带的古生代—中生代时期演化过程及其构造特征,笔者仅以该带北段为例,强调新生代喜马拉雅期构造作用对金成矿作用的重要性,借此引起人们的注意。
2.1 南北西—断陷盆地
古近纪以来,随着造山带主体大规模急剧抬升,在甘孜—理塘断裂带北段的甲安、你岔玛、达火沟、亚拔、玉隆、日盖等地发育一系列受北西向断裂控制的沿北西—南东向呈串珠状分布的断陷盆地。按岩性和古生物特征,可分为古近纪红色磨拉石建造(热鲁组)和新近纪含煤建造(昌台组),但后者分布局限。古近纪热鲁组产出有大量桉属植物化石群,属于干旱类植物区系成分,据此可推断古近纪川西高原仍处于海拔小于1 000 m的热带的气候环境。至古近纪以后转入急速抬升阶段,上升到现今5 000 m的高度。按本区现今平均海拔高度4 000 m计算,约已剥蚀达1 000 m。
2.2 岗噶逆冲推覆体系
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作用表现为形成了一系列推覆体和数目众多且形态各异的飞来峰或构造窗,以及早期形成的构造形迹被进一步复合改造。
推覆体或构造岩片自南西向北东和自北东向南西发生对冲。在甘孜—理塘断裂带北东侧,西康群被动陆缘复理石构造岩片逆冲推覆或叠覆于蛇绿混杂岩片之上;在断裂带南西侧,义敦群火山-沉积建造和印支—燕山花岗岩推覆于甘孜—理塘断裂带之上,形成错通沟—岗嘎逆冲推覆体系,由一系列北西向叠置的构造岩片和飞来峰组成,涉及到的岩石和地层有:印支期多加措花岗岩体、燕山晚期雀儿山花岗岩体、蛇绿岩群、晚三叠世义敦群图姆沟组、喇嘛垭组、古近纪热鲁组和新近纪昌台组。
在德格错阿乡南西侧错通沟一带,组成哦尼玛雪山(5543 m)主体的印支期花岗岩和晚三叠世喇嘛垭组变质碎屑岩被推覆在古近纪热鲁组之上,断面呈舒缓波状,倾向南西或北东,倾角为近水平至35°。热鲁组紫红色砂砾岩褶曲变形,指示自南西向北东的逆冲推覆(图3)。构造形成于喜马拉雅期,并且受北西和北东向平移断层错切改造。在德格县阿皮沟,晚三叠世喇嘛垭组从北东向南西逆冲推覆于古近纪热鲁组之上,其推覆面波状起伏,产状平缓,在前缘还形成了一系列飞来峰。在德格县亚拔、玉隆、丘穹里桶一带,蛇绿岩群卡尔岩组变质砂板岩、结晶灰岩,呈帽状推覆叠置于热鲁组和昌台组之上,形成了推覆体和飞来峰(图4)。
多数逆冲断层的倾角较缓(20°~35°)由北东向南西和由南西向北东对冲推覆。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1,断面a石英的电子自旋共振测年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