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神经病的听觉电生理特点.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听神经病的听觉电生理特点

2000年1月至2001年8月,该医院共有31例低频下降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除了详细的病史、耳科和计算机科学的检查、传统的纯音量听声和声导抗试验外,还进行了畸形产物的耳声发射(dpa)、对侧白噪声抑制(abr)和对听性干预的反应(abr)。对5例进行脑ct或mri检查。符合以下条件者诊断为听神经病(共13例):双耳受累,镫骨肌反射消失或反射阈提高,ABR不能引出或明显异常,DPOAE存在,并可排除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梅尼埃病、药物中毒性聋、遗传性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聋(本组2例有家族史)、颅脑外伤、听神经瘤等。现择其中资料完整者10例报告如下。

数据和方法

一、神经营养药、扩血管药和松

10例中男4例,女6例。年龄11~34岁,平均20.3岁,其中年龄为11~18岁者共7例。病程1~11年不等,1例34岁者达11年,其余为1~5年。主诉双耳听力下降9例,其中3例为进行性,1例波动性,另5例起病隐匿,但自觉下降的听力无明显变化。1例主诉双耳鸣;另有3例合并耳鸣。全部病例均感言语辨别能力差,5例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无1例伴眩晕。2例家系中有自幼开始的不明原因耳聋患者(1例的舅父及外祖父10余岁开始双耳出现耳聋;另1例的姑母年幼时开始双耳聋)。1例合并左上肢震颤,肌萎缩,神经科诊断为“运动感觉神经病”。在治疗中,除神经营养药、扩血管药外,对其中4例还应用强的松10mg,每日3次共10d。1例应患者强烈要求选配了助听器。

二、耳蜗电位仪检测

1.DPOAE应用OtodynamicILO96耳声发射仪(Otodynamics公司,英国),F2∶F1=1∶221,L1=70dBSPL,L2=60dBSPL;用白噪声60dBSPL作对侧抑制试验。

2.ABR测试应用NicoletCompassMerodian诱发电位仪,刺激声为交替短声,强度105dBnHL,刺激率21次/s,滤波带宽150~3000Hz。

3.耳蜗电图(electrocochleogram,ECochG):刺激声同ABR测试,强度95dBnHL,刺激率21次/s,叠加1000次,未作耳蜗微音电位(CM)。

4.中潜伏期反应(middlelatencyresponse,MLR):刺激声为1000Hz之短音,强度95dBnHL,刺激率9.7次/min,滤波带宽10~250Hz,叠加500次。共检测6例(12耳)。

5.慢皮层反应(slowcorticalresponse,SCR):刺激声为1000Hz短音,强度95dBnHL,刺激率1.9次/s,滤波带宽1~30Hz,叠加150次。共检测6例(12耳)。

三、

结果

1.纯音测听

2.抗声音试验

3.dpha

4.ap辨识和振幅检查

全部病例均可见波幅增大的-SP,20耳振幅平均值为0.595μV;AP不能辨识者6耳或振幅变小13耳。图3示20耳SP-AP振幅关系在Coats修正图中的分布情况。

6.mrr

7.scr

8.

9.治疗效果

abr与脑干结构相关的病例研究

自Starr于1996年将一组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ABR消失而耳声发射存在的耳聋命名为“听神经病”以来,该病引起了国内外耳科学家们的极大关注。国内梁凤和等(1999)报告了17例,顾瑞等(2000)回顾性分析了原因不明的双耳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101个病例后认为,“听神经病”症状群可以出现在不同病因所致的第Ⅷ颅神经和脑干病变,故建议以“中枢性低频听力减退”称之。

本病并不罕见,我们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发现10例(另3例资料欠完整,未计入)。本组病例有以下共同特点:①双耳受累,缓慢进行性听力减退,自觉言语辨别能力甚差;纯音测听以低频下降型听力损失为主;②“A”型鼓室导抗图,镫骨肌反射不能引出或反射阈明显升高;③DPOAE均可引出,且不能被对侧噪声抑制或仅部分抑制;④ABR各波消失或仅能引出潜伏期延长、波幅极低的波Ⅴ或(和)波Ⅰ;⑤患者多为青少年;⑥未查出明显病因。由于本科听力室言语测试工作刚刚起步,仅对少数病例进行了测试,故未纳入文内。为继续观察可能出现的病因以及本病的预后等,本组病例尚在追踪随访中。本资料中1例12岁男性病例主诉双耳听力下降年余,纯音测听发现1耳为听阈波动在20dB以下的平坦型曲线,但镫骨肌反射全部消失,在进一步的系列听功能测试中显示,ABR不能引出任何反应波而DPOAE可引出,并不能被对侧白噪声抑制等,颅脑MRI又未发现异常,符合听神经病之特点而作出诊断。该病例再次提示我们,本病早期,患者虽感听力下降,言语辨别能力差,而纯音测听却可正常。因此,医者对主诉听力下降的患者,特别是感到分辨不清言语者,不能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