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临床表现与诊治详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肺动脉高压

在这里主要讲述:

□肺动脉高压的定义分类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

□肺动脉高压的引发病因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肺动脉高压的超声诊断

第二页,共二十五页。

定义

肺动脉高压是指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

3.33kPa(25mmHg)或运动时

4kPa(30mmHg)者。由于肺血管gum阻

力增高所致,为肺动脉平均压和肺静脉平均压之差与肺血流量之比,即肺动脉平均压为肺静脉平均压加土肺血管阻力与肺血流量乘积之和,因此凡引起肺静脉压、肺血流量和肺血管阻力增高的因素均可引起肺动脉高压。

第三页,共二十五页。

临床分类一6大类(2009ESC标准

(biāezhǔn))

1、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①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IPAH)②可遗传性肺动脉高压③药物或毒物所致肺动

脉高压④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如先天性心脏病,HIV感

染、门脉高压、血吸重病、结缔组织病等⑤新生儿持续

性肺动脉高压

1、肺静脉闭塞性疾病和/或肺毛细血管(máexìxuèguǎn)瘤病。

2、左心疾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又称肺静脉高血压,如

收缩功能不全、舒张功能不全、瓣膜病。

3、肺部疾病和/或低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如慢阻肺、

间质性肺疾病一慢性高原缺氧、发育不良。

4、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5、原因不明和/或多种因素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如血液系统疾病、代谢系统疾病、肿瘤、系统性疾病如淋巴瘤、结节病)

第四页,共二十五页。

心导管血流动力学分类

1.毛细血管前性肺动脉高压:由于肺部本身病变

或由于肺前负荷增加引起。

(1)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

(2)肺部疾患所致的肺动脉高压

③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4)原因yuanym不明或多因素所致的肺动脉高压

第五页,共二十五页。

心导管血流动力学分类……

2、毛细血管后肺动脉高压:左心疾病iing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又称肺静脉高血压,如左

心功能不全、瓣膜病等引起肺静脉回流受阻,

后负荷增高。

3、被动性肺动脉高压:如二尖瓣狭窄、左心

衰引起的

4、反应性肺动脉高压:由多重因素引起

第六页,共二十五页。

心导管诊断标准

(2009ESC指南)

1、毛细血管(máoxxuègun)前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平均压(PAMP)≥25mmHg

肺动脉楔压(PAWP)≤15mmHg

2、毛细血管后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平均压(PAMP)≥25mmHg

肺动脉楔压(PAWP)15mmHg

3、所有类型的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平均压(PAMP)≥25mmHg

第七页,共二十五页。

肺动脉楔压(PAWP)

1、概念:肺动脉楔压(PAWP),也称肺毛细血管楔压,是临床上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时,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项监测指标。

2、测量方法:应用气囊漂浮(piāom)导管经血流漂浮(piāom)并楔嵌到肺小动脉部位,阻断该处的前向血流,此时导管头端所测得的压力即是肺动脉楔压(PAWP)。当肺小动脉被楔嵌堵塞后,堵塞的肺小动脉段及与其相对应的肺小静脉段内的血液即停滞,成为

静态血流柱,其内压力相等。由于大的肺静脉血流阻力可以忽略不计,故PAWP反映的是肺静脉压即左房压。

3、肺动脉楔压的临床意义:肺动脉楔压能反映左房充盈压,可用作判断左心房功能。肺动脉楔压是反映左心功能及左心前负荷(即肺毛细血管后负荷)的可靠指标。正常值12~18mmHg。

第八页,共二十五页。

病理机制

主要累及肺动脉和右心,表现为右心室肥厚,右心房扩张,肺动脉主干扩张,周围肺小动脉稀疏。肺小动脉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血管内膜纤维化增厚,中膜肥厚,管腔狭窄,闭塞,扭曲变形,呈丛状改变。肺小静脉也可以出现内膜纤维增生和管腔阻塞。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为肺小动脉管壁增厚和细动脉肌化。小动脉可涉及中层、内膜和外膜。有肺小动脉闭塞、面心性内膜增厚的改变。较大的血管可有丛状损伤和偏心性内膜增厚。肺动脉高压与肺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和原位血栓(xuèshuān)形成的联合效应有关。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易发生在血管外径小于100um的动脉。从样病变并非是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所特有的病理改变,其实也见于其他疾病,如先心病左向右分流性肺动脉高压。

第九页,共二十五页。

临床表现

1、气急、乏力、呼吸困难,心绞痛或胸痛,晕厥,浮肿等,紫绀在早期常不严重,但在有右至左分流的情况(q

文档评论(0)

人生风雪客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如果有遇到文件不清或断篇的或者需要转换文件格式的情况请联系我,会在第一时间帮你完成完整的文档。文档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本人将尽快予以删除,谢谢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