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论月份牌绘画之《木兰荣归图》
《木兰荣归图》是一幅集众力而成一体的月份牌作品,它的诞生具有着特殊的使命。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艺术家都创作了抗日系列的作品。而这幅月份牌画,名为《木兰荣归图》(又名《木兰还乡图》)。当时的沪上制版大师郑梅清先生号召众月份牌画名家合作,集体创作了此图。图的右下角清楚地记录了当时的参与者情况,参与者有郑梅清、周柏杭稚英、李慕白、吴志厂、谢之光、金梅生、戈湘岚、田清泉、杨俊生。并由画家郑午昌为其题跋:“此图系上海十大艺人精心妙手所合绘,制作精美,用意深长,洵为当代美术画片之杰构。”当时的时期虽然是在战争时期,“木兰还乡”图仍作为商业广告画即月份牌画与市民见面。使用了这张名作的上海民族企业包括:上海华明电池厂、上海通明电器厂和上海汇明电筒电池制造厂。
一、月份牌美术简介
20世纪的上海,月份牌画是在西方文化输入中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月份牌,实际上是为推销商品所作的广告宣传画,表现形式从中国传统年画中的节气表、日历表牌演变而来。关于月份牌的最早的记载是清光绪年间《申报》上的内容:“本馆托点时斋精制华洋月份牌,准于明正初六日随报分送,不取分文。此牌格外加工,字分红绿二色,华历红字,西历绿字,相间成文。华历二十四节气分列于每月之下,西人礼拜日亦挨准注于行间,最宜查验。印以厚实洁白之外国纸,而牌之四周加印巧样花边,殊堪悦目。诸君或悬诸画壁,或夹入书毡,无不相宜。”《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也有关于月份牌的解释:“中国20世纪初兴起于上海的一种绘画。因早期画上附有年月历表,故名。”王伯敏先生认为月份牌是市民的一种通俗美术,并且与西洋镜画很难做区分,被大量用于各种商品的广告中。作为一种大众化的通俗美术,月份牌美术在其当时的语境下,很多时候被认为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徐悲鸿就直接表达了他对于月份牌的不认可态度:“北碑怪拙吾人能得其美。上海月份牌,浅人视之美。”吕激也认为:“美育之说,渐渐流传,乃俗士骛利,无微不至,徒袭西画之皮毛,一变而为艳俗,以迎合庸众好色之心。”然而,婆娑岁月,时光荏苒,经过历史的沉淀,月份牌美术成为了20世纪初上海时尚文化的代表之一。月份牌画家把炭精画技法和西方的水彩画技法相结合,塑造的形象细腻逼真,色彩鲜艳明快。东方女性特有的美在月份牌画家的笔下达到极致,她们皮肤白皙、妩媚妖娆,身着旗袍,娇羞含笑,加上商业的广告的特质,月份牌成为20世纪初上海时尚文化的重要元素。同时,月份牌画家也会有意识地营造一些和谐、温馨的环境,更体现了一种人性的关怀。这一时期月份牌美术的代表画家是周慕桥、徐咏青、郑曼陀、杭稚英等。
二、“木兰形象”的文化释义及其如何进入月份牌
1.木兰故事演变及文化释义
木兰故事最早记载在宋代郭茂倩主编的《乐府诗集》中的《木兰辞》(又作《木兰诗》)。这部诗歌歌颂了木兰以女子的身份乔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明代的徐渭的杂剧《四声猿传奇》中的《雌木兰替父从军》讲的也是木兰替父从军之事,成为木兰题材的最早的戏剧作品。徐渭在作品中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一是赋予了木兰家族的姓氏“花”,木兰的父亲名“花弧”:二是木兰胜利还乡后,嫁给并肩作战的王郎的情节。于是,后来的木兰形象基本都被赋予了“花”姓。进入民国时期以后,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达以及西方时尚文化的介入,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化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木兰故事开始频繁进入各个文艺领域。尤以戏剧、电影为主,如1912的京剧《木兰从军》,由梅兰芳饰演花木兰。由于梅兰芳对表演的方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颇受欢迎;1926年京剧《木兰从军》被拍成电影,花木兰的形象仍由梅兰芳饰演;1927年的电影《花木兰》由当时著名影星胡蝶的妹妹胡珊饰演花木兰,木兰故事第二次进入电影;1928年李旦旦饰演的花木兰是木兰形象第三次进入电影,影片名为《木兰从军》。李旦旦是中国最早的女性飞行员,于是在观众心目中,李旦旦已经是现实中的木兰,因此,影片的影响很大:1939年卜万苍导演的《木兰从军》,由陈云裳饰演花木兰,此片在“孤岛”时期的上海,成为广大观众的心灵支柱。影片创连映85天的票房纪录。主角花木兰的扮演者陈云裳也因这部影片而成为当时极受好评的超级明星。影片故事较之1927年胡珊饰演木兰的故事做了修改:将之前木兰的婚配由父母做主改为与并肩作战的战友萌发恋情。这也可以被认为是此片人性化的创新,符合当时的社会提倡男女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的环境。木兰故事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其故事情节在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成为广大人民内心深处的愿望的体现。最终发展成国家与民族的集体记忆,同时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当然,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木兰故事的发展也承载了不同时期的历史使命,是时代的需求,更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时代。
2.木兰形象进入月份牌
20世纪20、30年代的上海,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