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高中衔接・古典诗歌篇・从理解到评价.docx

语文初高中衔接・古典诗歌篇・从理解到评价.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之江汇互联网学校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语文初高中衔接?古典诗歌篇?从理解到评价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诗歌形象(意象、人物形象)理解杜甫在《登高》中的情感。

2.通过比较,分析杜甫诗与李白诗的不同风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杜甫在《登高》中抒发的“艰难苦恨”。

2.比较并分析杜甫诗与李白诗的不同风格。

教学难点:

1.理解杜甫在诗歌中通过意象和人物形象表达的沉痛。

2.比较并分析杜甫诗与李白诗的不同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知道吗?

有很多人以为“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是唐朝的诗句,但事实上,这两句并不是唐朝的诗句哦。

二、能力要求说明

初中要求:能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式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

高中要求:能整体感受语言、形象和情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能对作品作出自己的评价。

三、学习过程

延伸学习一:分析《登高》的形象与情感

1.杜甫在一二两联选用了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在描绘这些意象时,有的着重于形态,有的着重于声音,有的着重于色彩,它们组合在一起显得很悲戚。当我们尝试在脑海中再现这个场景时,视线游移的空间跨度很大。颔联从无边的萧萧而下的落木,到不尽的滚滚而来的长江,一纵一横里,有广阔的空间又有无尽的时间。一二两联为我们呈现出了苍茫辽阔的意境。

2.杜甫在三四两联抒发离家万里、常年漂泊、孤独无依等八重悲。

3.了解安史之乱,结合诗歌的形象,能深刻理解杜甫诗中的家国之恨。

练一练:请结合全诗,评说《登高》中“萧萧”“滚滚”二词的妙处。

延伸学习二:比较分析杜甫诗与李白诗的风格

1.了解近体诗与古体诗的体式。

2.分析杜甫诗将个人情感的抒发放置在宏大的时空背景下而产生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练一练:请从意象组合角度分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飘逸豪放”风格如何体现。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