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人音版第五单元 中国歌剧第十七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歌剧(下).docx

高中音乐人音版第五单元 中国歌剧第十七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歌剧(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音乐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歌剧(下)

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运河谣》,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歌剧的兴趣爱好,弘扬民族文化,激发其探索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了解这个时期中国歌剧创作中合唱、器乐伴奏的作用以及对比分析板腔体音乐的特点。

3.通过看视频、听音频、欣赏不同的唱段,了解改革开放(下)时期民族歌剧的发展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总结改革开放(下)时期,中国歌剧在合唱、板腔体结构、器乐伴奏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

对比不同时期,运用板腔体特点的变化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课堂导入:

(师)回顾大单元的教学内容,我们了解到中国民族歌剧创作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及特点:

(一)20世纪20年代,中国歌剧形成期,这个时期探索中国风格和特色的新歌剧。

(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歌剧初步繁荣期,已基本形成独有的民族性特点。

(三)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歌剧在形式和风格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改革开放进入21世纪,中国歌剧创作逐渐走向成熟,以民族歌剧《运河谣》为代表,分析这个时期的“新”趋势与“新”特点有哪些?

二、赏析《运河谣》唱段:

(一)介绍运河谣创作背景

(二)赏析合唱曲《我们是运河的流水》

(师)通过欣赏分析开场和结尾两次出现的唱段,体会合唱对戏剧有何作用?

开场出现,描绘了怎样的场景?音乐有什么特点?

(生)演唱者们身穿青衣,像是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服饰元素,来塑造灵动、飘逸的运河流水场景,仿佛见证着运河的变迁与悲欢离合。

(师)音乐特点根据谱例进行分析,本唱段的演唱形式为女声合唱,采用中国传统五声调式A宫调调式,节拍为四四拍,曲式结构为两段体结构,在第一乐段结尾处,出现了一小节42拍的变化拍子,起到了感叹式的强调作用。

(生)学唱第一乐段

(师)欣赏结尾出现时,演唱方式由女声合唱变为为混声合唱,描绘了一种宏大壮丽的场景,思考合唱曲对戏剧发展有何作用?

两次唱段出现不仅是形象的代表,在保持音乐主题的基础上与剧情相配合出现变化,将重要的情节通过音乐贯穿起来,推动戏剧发展,这是以往民族歌剧中从未出现过的。

(总结)这个时期的“新”体现在合唱对戏剧整体的构建作用。

(三)歌剧板腔体结构

(师)板腔体结构中国歌剧最重要的音乐特征,来源于中国戏曲音乐。从音乐形态上,中国歌剧板腔体有以下两个特点:1、“板式—变速结构”2、大量运用戏曲的拖腔

通过分析《来生来世把你爱》唱段,探究创作时运用板腔体特点有何变化?

(生)唱段的开头感觉有效仿戏曲中的散板,但又不完全像戏曲那样无规则,我听到烈焰为我飞腾中连续六个八分音符的重音,他并没有严格按照中国戏曲板腔体的写作手法,像是去除了“拖腔”的繁琐部分

(生)我发现激流为我与澎湃中小附点和大附点节奏的运用,以及又是欢喜又是悲哀中休止符的运用,都体现了较为自由的散板。经过聆听与谱例观察,我发现基本上都是一字一音,很少拖腔的运用。

(师)这首唱段在演唱手法上融入传统戏曲中的“润腔”,速度结构上体现“快-慢-快-更快”的板式结构这种简洁、明快的曲风正符合当代中国人的审美,情感表达更加自然、直接。

正如作曲家印青所说“中国民族歌剧创新要顺应社会发展,用当代的音乐语言去体现社会精神”。

(总结)这个时期的“新”既符合“时代性”,又蕴含着其“民族性”。

(四)器乐伴奏作用

(师)以往中国歌剧把人声作为主导地位,器乐伴奏处于从属位置,且配置较少,一般由4-8件乐器构成,使得在音乐呈现和剧情烘托都过于单薄,不足以满足剧情的发展。而运河谣在创作时充分利用管弦乐队进行强有力的音乐支撑,把不同色彩乐器组合一起,在人声烘托、人物塑造、心理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歌剧舞台注入灵动的生命力。

(师)我们欣赏管弦乐队对环境描写的片段,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生)像是用定音鼓和大军鼓模仿雷声,再加上大提琴和贝斯的持续低音演奏把运河上雷声鼓动的场景描绘出来,好像预示着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师)再欣赏一段管弦乐队对人物心理刻画的片段,他是如何表达主人公在逃脱时的紧张心情?

(生)管弦乐队由弱至强,由慢到快描绘主人公在逃脱时,衙役步步紧逼的人物心理,感受着器乐音乐带来的烘托作用。

(总结)整部歌剧管弦乐队贯穿始终,承担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个时期的“新”突出对器乐音乐的重视。

三、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以《运河谣》进行赏析,折射出改革开放进入21世纪中国歌剧在创作时有以下“新趋势”与“新特点”:

1、合唱对戏剧的整体构建

2、歌剧板腔体的创新既符合“时代性”又蕴含“民族性”

3、突出器乐音乐表达

四、作业练习:

请同学们欣赏《运河谣》中其他三首合唱唱段《彩龙船》《拉纤歌》《大豆白米花生》,继续探索“合唱在歌剧中有何重要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