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赤壁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掌握重要实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异义词,积累文言虚词、状语后置、意动用法等知识;反复诵读,铺陈、排比手法造就的语言之美。
2.抓住写景、抒情、说理完美结合的特点,体会并评价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分析本文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培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分析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猜猜他是谁?
一位创新的画家——一位厚道的法官——一位诗人——一位工程师——一位在政治上唱反调的人——一位造酒实验家——一位月夜徘徊者——一位大书法家——一位巨儒政治家——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二、课前学习任务
1、了解作者
(1)旷世奇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书法: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绘画:“朱竹”别具一格;
⑵命运多舛:一度下狱;三度贬官;命途多舛,生活坎坷,但他在逆境获得了人生的境界提升
⑶特别的精神世界: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2、了解文体知识
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文心雕龙·诠赋》记:“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由此可见,《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有辞赋、骈赋、律赋、文赋等。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三、互动探究探究展示
学习活动一:赏月夜泛舟之景
学生借助注释,结合句意,自由读,在疑问处标记;
在苏轼笔下,月夜泛舟之景如何?请抓住段落中的诗句,发挥想象,描述画面。
格式:这是一幅的画面,我看到了。
学习活动二:悟乐、悲、喜之情
1、面对此番美景,苏轼的心情如何?文中是怎么写的?
2、在如此心旷神怡,舒展快乐的心情下,苏轼与客人一起来到了船上喝酒唱歌,透过这些歌声,你听到了主客二人怎样的心境?
【明确】主人快乐到极点,心绪牵延开去,从自然联想及于人生,由眼前美好的景色,想到了远方所思念的人。
客人倚歌而和,箫声传递着黯然悲伤。
3、箫声为何如此苍凉?——这其实是苏轼心境的写照。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歌声中唱出的天一方的“美人”,对于他意味着遥不可及梦想。遭此厄运,困守黄州,只留下怅然的叹息。
当苏轼听完客人的箫声,他有什么反应?——“愀然”,也就是伤心动情了,被深深打动了。
4、小组学习——从客人的回答中,借助诗句内容,挖掘悲的内涵。
发言格式:这是一种…之悲,文中写到…,意思是…
①“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曹操的诗学才气,枭雄霸气,何其威武。然而纵使千古英雄也和万物一样,都会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何况是我等渔樵于江渚之上的人。这是一种“英雄安在之悲”。
②“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时间上:吾生须臾,长江无穷;空间上:粟(沧海),蜉蝣(天地)。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矣。较之于天地山川,何其短暂,何等渺小。这是一种“人生短暂之悲”。
③“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理想是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现实是不可屡次得到,箫声寄托悲凉。这是一种“理想幻灭之悲”。
5、客人的三重悲叹,悲英雄不在,悲生命短暂,悲理想幻灭,苏轼又是怎样引导启发进而消除其心中的悲凉之气,齐读第四、五段。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学习活动三:析随缘自适,乐观洒脱之理
前文客人说:“你看看那些英雄人物现在在哪里呢?人生好短暂啊,人在天地之间多么渺小啊,所以听你唱歌时,我情不自禁地就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悲哀。”于是苏轼把话题叉开了:“我先给你讲个道理啊,你知道水和月的道理吗?”苏轼想借水与月来阐述什么道理?
1、从变与不变的角度
立足于永生永世的角度来考量人的生命,个体生命虽有限,但个体生命的繁衍即群体生命是无穷无尽的;个体生命的时间有限,但生命价值是无限的,“有的人死了,但他一直活着”。
2、从取与不取的角度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功名利禄,不必强求,不必一味强取;清风明月可以为我享用,江山无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上册:《可爱的家——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docx
-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2).docx
-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docx
- 小学英语译林版(三起)五年级下册:Unit 7 Chinese festivals(Period 1).docx
- 小学美术苏少版五年级下册:近大远小.docx
- 初中英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10 I've had this bike for three years. Section A 3a—3c-教学设计 (1).docx
-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掷一掷.docx
- 初中英语外研社版八年级上册:Module 1 How to learn English Unit 1-教学设计.docx
-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
- 高中英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复习课:Unit 3 Fascinating Parks (第三课时:写作复习).docx
- 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 互联网创新发展-教学设计.docx
-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2024)一年级上册:第2课 介绍教室(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相对位置关系)-教学设计.docx
- 初中音美术人美版(北京)八年级下册:生动的人物动态.docx
- 小学英语PEP版五年级上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英语单元整合课程:5AUnit3B.docx
- 初中英语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 Section B 3a—3b Self check-教学设计.docx
- 小升初统编版语文衔接课程:从参与到筹划.docx
- 初中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学设计.docx
- 小学英语译林版(三起)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Sound time & Rhyme time).docx
- 初中美术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老师,您好-教学设计.docx
-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5 圆圆的认识.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