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9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教学教案设计.docx

19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教学教案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作者及各拉丹东的相关地理知识,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学习本文按照时间和地点转换写景的方法。

了解作者及各拉丹东的相关地理知识,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学习本文按照时间和地点转换写景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各拉丹东景色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对各拉丹东的赞美之情。

小组合作探究,分析作者在写景过程中所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各拉丹东景色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对各拉丹东的赞美之情。

小组合作探究,分析作者在写景过程中所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各拉丹东的壮美景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索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各拉丹东的景色特点。

品味文中精彩的写景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各拉丹东的景色特点。

品味文中精彩的写景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写景中所融入的细腻情感和人生思考。

学习本文多角度、多层面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理解作者在写景中所融入的细腻情感和人生思考。

学习本文多角度、多层面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长江奔腾不息的视频,同时播放激昂的音乐,营造出壮观的氛围。

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的壮丽景象。那么,你们知道长江的源头在哪里吗?”引导学生回答,然后引出课题《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播放一段长江奔腾不息的视频,同时播放激昂的音乐,营造出壮观的氛围。

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的壮丽景象。那么,你们知道长江的源头在哪里吗?”引导学生回答,然后引出课题《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作者简介:马丽华,山东济南人,1976年毕业于山东临沂师专中文系,后长期从事西藏文化的研究与写作。她的作品多以西藏为题材,展现了西藏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和历史变迁,代表作有《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等。

背景介绍:各拉丹东是唐古拉山脉最高峰,海拔6621米,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它是长江的源头。作者马丽华于1987年跟随摄制组来到各拉丹东,为我们描绘了这里的壮美景色。

作者简介:马丽华,山东济南人,1976年毕业于山东临沂师专中文系,后长期从事西藏文化的研究与写作。她的作品多以西藏为题材,展现了西藏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和历史变迁,代表作有《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等。

背景介绍:各拉丹东是唐古拉山脉最高峰,海拔6621米,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它是长江的源头。作者马丽华于1987年跟随摄制组来到各拉丹东,为我们描绘了这里的壮美景色。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2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进行讲解和强调。

棱(léng)角:物体的边角或尖角。

虔(qián)诚:恭敬而有诚意。

恭(gōng)顺:恭敬顺从。

蠕(rú)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凄凉(qīliáng):寂寞冷落(多形容环境或景物)。

懈怠(xièdài):松懈懒惰。

敦(dūn)实:结实;粗壮。

蜿蜒(wānyán):蛇类爬行的样子,比喻(山脉、河流、道路等)曲折延伸。

消长(xiāozhǎng):增减;盛衰。

衰竭(shuāijié):由于疾病严重而生理机能极度减弱。

漫溢(mànyì):水满向外流。

演绎(yǎnyì):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

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作者在各拉丹东的行程是怎样的?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学生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明确:文章按照时间和地点转换的顺序来组织材料。作者的行程如下:第一天,在各拉丹东脚下安营扎寨,仰望各拉丹东雪山;第二天,进入冰塔林。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有“在各拉丹东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沿冰河接近冰山,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我们把车停在冰河上,踏进这块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在坚冰丛莽间的一个砾石堆上竖起三脚架”等。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

文档评论(0)

182****04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