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前言演讲人
目录01.前言07.健康教育03.护理评估05.护理目标与措施02.病例介绍04.护理诊断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8.总结
2025儿童精神障碍护理中的感官刺激课件
01前言
前言站在儿科精神科的护理站里,我常常望着走廊尽头游戏室里那个反复转圈的小女孩——她叫小棠,7岁,被诊断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她的手指总在墙壁上摩挲,对人声充耳不闻,却能在空调滴水声响起时突然尖叫。这样的场景,我在过去十年里见过成百上千次。
儿童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正以每年2.3%的速度攀升(2023年《中国儿童心理健康蓝皮书》数据),其中约65%的患儿伴随不同程度的感官处理异常。这些孩子不是“不听话”或“故意捣乱”,他们的感官系统像一台失调的仪器:有的对触觉过度敏感,穿高领毛衣会浑身发抖;有的需要持续的前庭刺激,否则会撞头、蹦跳;有的对声音的感知扭曲,正常说话声在他们耳中如同警报。
前言作为儿童精神科护士,我们的工作早已超越“打针发药”。感官刺激护理,正是打开这些孩子心门的钥匙——它不是简单的“陪玩”,而是基于神经科学、发展心理学的系统干预,是用患儿能理解的“感官语言”建立信任、促进发展的过程。今天,我想通过一个真实病例,和大家聊聊“感官刺激”在儿童精神障碍护理中的实践与思考。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小宇,男,9岁,2024年11月入院。主诉:“情绪波动大,拒绝上学3个月,伴随自伤行为”。
初诊时,小宇缩在诊查床角落,帽檐压得低低的,右手拇指关节有明显咬痕。妈妈红着眼说:“他以前是班长,现在连书包带碰到脖子都要发疯。上周在教室,同学拍了下他肩膀,他直接用头撞了课桌……”
精神科评估:诊断为广泛性发育障碍(PDD-NOS),合并感觉统合失调。观察发现:
触觉:抗拒任何非自主的肢体接触(如测体温时缩手、被拍肩时弹开),但会偷偷摸护士站的绒布窗帘;
听觉:对突发高频音(如手机提示音)反应剧烈(捂耳、闭眼、颤抖),却能专注听30分钟白噪音;
病例介绍前庭觉:喜欢快速转圈(持续10分钟不晕),但拒绝走平衡木(说“脚底下像有针”);视觉:逃避目光接触,但会盯着旋转的陀螺看20分钟,直到被打断才哭闹。这样的“矛盾行为”,正是感官处理异常的典型表现——小宇的大脑无法正确过滤、整合感官信息,导致“该敏感的不敏感,不该敏感的过度反应”。
03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面对小宇这样的患儿,护理评估需要“多维度、动态化”。我们的团队用了3天时间,结合标准化工具与自然观察,绘制出他的“感官地图”。
标准化评估工具《儿童感官概况量表(2-12岁)》:家长版得分显示,小宇在“听觉过滤”(12分,低于常模25分)、“触觉防御”(30分,高于常模18分)维度显著异常;
《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前庭平衡(15分)、本体觉(17分)均低于临界值(20分),提示“感觉统合重度失调”。
环境触发观察游乐区(秋千、海洋球):他在秋千上大笑,却把海洋球一个个扔出池子(“它们扎手”)。04食堂(碗盘碰撞声、饭香混合):他捏着鼻子后退,撞翻了椅子;03教室(有翻书声、同学说话声):小宇3分钟内出现咬指甲、踢桌腿;02我们模拟了教室、食堂、游乐区3种场景:01
个体偏好挖掘通过非语言沟通(递给他不同材质的物品:毛绒布、硅胶条、砂纸),小宇最常抓住的是护士手工编织的棉线球(柔软、有纹理);用iPad播放不同声音(雨声、哨声、音乐),他主动点击了“流水声”并调高音量。
这些评估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小宇在“告诉我们”:他需要怎样的感官输入才能平静,哪些刺激会让他“过载”。
04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基于评估结果,我们提炼出4项核心护理诊断(NANDA-I2023版):1有自伤的危险(与感官过载时缺乏有效调节策略有关):表现为咬手指、撞头;2社交参与障碍(与触觉/听觉过度反应导致的回避行为有关):拒绝与同伴互动,躲避老师接触;3环境适应困难(与感官信息处理异常导致的场景抗拒有关):拒绝进入教室、食堂;4发展性照护缺失(与家庭对感官刺激干预认知不足有关):家长曾试图“强行纠正”小宇的触觉回避行为(如硬穿高领毛衣)。5
05护理目标与措施
护理目标与措施我们的目标很明确:1周内降低自伤频率50%,2周内建立1-2种有效感官调节策略,1个月内逐步适应教室环境。具体措施围绕“感官刺激的精准干预”展开,像“调钢琴”一样,给小宇的感官系统“调音”。
感官调节工具箱:定制化输入触觉安抚:根据他偏好棉线球的特点,我们做了“感官手偶”(棉线缠绕的布偶),让他随时握在手里;每天固定时间做“触觉游戏”——用软毛刷从手背到手臂轻刷(从5秒开始,逐渐延长),同时播放他喜欢的流水声(双感官联动降低防御);01前庭觉整合:每天2次“秋千时间”(由护士陪同,从慢到快,边荡边数“1-2-3”),结束后做“拥抱挤压”(用大被子裹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