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皮肤科治疗知情同意书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年龄:__________病历号: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
一、治疗前诊断
(一)主诉:面部反复红斑、丘疹伴瘙痒3月,加重1周。
(二)现病史: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额部、双颊部散在红斑,随后逐渐出现米粒至绿豆大小红色丘疹,部分顶端可见小脓疱,自觉瘙痒,遇热、日晒或进食辛辣食物后症状加重。曾自行外用“某品牌祛痘护肤品”(具体成分不详),症状未缓解。近1周因饮食辛辣(如火锅、烧烤)后,皮损范围扩大至下颌部,新增脓疱5-6处,瘙痒加剧,夜间影响睡眠,故来院就诊。
(三)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2020年因“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否认其他手术、外伤史。
(四)过敏史:2018年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脉输注“青霉素”时,皮试阶段即出现局部红斑、丘疹伴瘙痒,未继续用药,对症处理后缓解;否认食物、花粉等其他过敏史。
(五)辅助检查:
1.皮肤镜检查(2023年X月X日):额部、双颊及下颌部可见毛囊口扩张,部分毛囊口堵塞形成微粉刺,散在炎性丘疹(直径2-5mm),部分丘疹顶端可见黄白色脓疱,未见明显结节或囊肿。
2.血常规(2023年X月X日):白细胞计数6.8×10?/L(正常范围4.0-10.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58%(正常范围40-75%),淋巴细胞比例32%(正常范围20-40%),未见明显异常。
3.真菌镜检(2023年X月X日):取面部脓疱内容物镜检,未发现菌丝及孢子。
(六)初步诊断:寻常痤疮(中度,Pillsbury分类Ⅲ级)。
二、拟实施的治疗方案
(一)治疗名称:光动力疗法(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简称ALA-PDT)联合外用药物及生活指导。
(二)治疗目的:通过ALA-PDT抑制皮脂腺活性、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减轻炎症反应,联合外用药物巩固疗效,降低复发风险,同时通过生活指导改善患者日常护理习惯,促进皮损修复。
(三)具体治疗步骤:
1.治疗前准备:治疗当日清洁面部(使用温水及无皂基洁面乳),避免使用化妆品、护肤品;签署本知情同意书后,由护士协助患者佩戴护目镜,取仰卧位。
2.ALA乳膏配制与外敷:由医生根据皮损范围,将20%盐酸氨基酮戊酸乳膏均匀涂抹于红斑、丘疹及脓疱区域(厚度约1-2mm),避开眼周(距眼眶5mm外)、口唇等黏膜部位;使用医用敷料封包,避光静置3小时(促进药物渗透至毛囊皮脂腺单位)。
3.光源照射:去除封包敷料,用生理盐水轻柔擦拭残留乳膏;采用LED红蓝光治疗设备(波长630nm,能量密度80-100J/cm2),照射距离皮损区10-15cm,照射时间20-30分钟(根据患者耐受度调整)。照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难以耐受的灼热感,暂停照射并冷敷缓解后继续。
4.治疗后处理:照射结束后,立即使用医用修复敷料(含透明质酸成分)冷敷15分钟,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指导患者外用夫西地酸乳膏(每日2次,点涂于脓疱及红肿丘疹处)及0.1%阿达帕林凝胶(每晚1次,薄涂于粉刺及红斑区域)。
(四)疗程安排:每周治疗1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1个月返院复诊,评估疗效并调整后续方案(如需巩固治疗,可追加1-2次)。
三、治疗潜在风险与并发症
(一)常见风险(发生率≥10%):
1.局部炎症反应:治疗后24-48小时内,照射区域可能出现红肿、灼热感(VAS疼痛评分2-4分,多数可耐受),部分患者伴轻度刺痛,通常3-5天自行消退,无需特殊处理;若灼热感明显,可冷敷(每次10分钟,间隔2小时)缓解。
2.暂时性色素改变:约30%患者治疗后1-2周出现局部色素沉着(呈淡褐色,与皮肤炎症后黑素细胞活化有关),或少数患者出现色素减退(因局部炎症抑制黑素合成);严格防晒(物理遮挡+SPF30以上防晒霜)后,多数3-6个月逐渐消退,个别患者需联合氢醌霜(2%)或光子嫩肤治疗。
3.脱屑或结痂:约50%患者治疗后3-7天出现皮损区干燥、脱屑,部分炎性丘疹顶端形成薄痂(非感染性),避免搔抓或撕脱,可外用医用保湿乳(如神经酰胺乳)缓解,痂皮约1周自行脱落。
(二)少见风险(发生率1%-10%):
1.局部感染:发生率约3%,多因治疗后未严格清洁(如接触污染物)或自行抠抓痂皮引起,表现为局部脓性分泌物、红肿加重、疼痛加剧(VAS评分5分);需立即就诊,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每日3次),必要时口服抗生素(如克拉霉素0.25g,每日2次,疗程5-7天)。
2.瘢痕形成:发生率约0.5%-1%,多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