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季札还原的故事
挂剑台
吴国使臣的马车在徐国都城的大街上缓缓行进,街道两旁站满了好奇的百姓。时值深秋,梧桐叶纷飞如金雨,落在马车华盖上,也落在了端坐车中的季札心头。
他是吴王寿梦的幼子,此次奉父王之命出使中原列国,途经徐国。车外百姓的议论声隐约传入耳中:
“那就是吴国的公子季札吗?听说他贤明仁德,连吴王都想传位于他呢...”
“可惜他三次推让王位,宁愿出使他国...”
季札微微一笑,目光越过人群,望向远处徐宫的方向。他对徐君早有耳闻,这位国君以仁义治国,深受百姓爱戴,且对剑器有着非凡的鉴赏力。
当马车行至宫门前,季札一眼便看见了站在高阶上等候的徐君。他身着素色长袍,面容温润如玉,眼神清澈如水,完全不似一国之君,倒像是山间隐士。
“久闻公子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徐国之幸。”徐君躬身行礼,声音平和沉稳。
季札连忙还礼:“君上过誉了。途经贵地,承蒙接待,感激不尽。”
二人一见如故,徐君亲自为季札引路,介绍宫中景致。行至一处偏殿,墙上悬挂着各式宝剑,剑气森然,却又与殿内书香相得益彰。
“君上亦好剑?”剑?”季札问道。
徐君微笑颔首:“略知一二。剑如君子,锋芒内敛,不出则已,一出惊人。”
正当此时,季札腰间的佩剑不慎撞上廊柱,发出一声清脆鸣响。徐君闻声一怔,眼中闪过一丝惊艳之色。
“此剑...可是传说中的‘秋水’?”
季札解下佩剑,双手奉双手奉上:“君上好眼力。”
徐君接过宝剑,却并未立即抽出,而是先细细抚摸剑鞘上的纹路,感受其弧度与重量,然后才缓缓拔剑出鞘。剑身如一泓秋水,寒光凛冽,映照着他的面容。
“‘形如秋水如秋水,质若寒冰’,古人诚不欺我。”徐君轻叹一声,指尖在距剑身一寸处轻轻划过,仿佛怕惊扰了这份完美,“铸此剑者,必是融魂于铁,寄心于刃。”
季札惊讶于徐君对剑的理解之深:“君上真乃知音。此剑为我弱冠之年,吴越名匠风胡子所赠。他说剑如人心,需以正气养之。”
徐君舞了几个简单的剑式,剑光流转如银河倾泻,但他随即收势,恭敬地将剑归鞘,递还给季还给季札。
“好剑当配君子。”徐君语气中带着由衷的赞赏,却也有一丝难以察觉的留恋,“如此神兵,能得一观,已是幸事。”
季札敏锐地捕捉地捕捉到了徐君眼中的不舍,心中微动,但并未多言。
接下来的日子,徐君陪同季札游览徐国山水。他们登临琅琊山,远眺东海;泛舟濠水,观鱼嬉戏;夜宿禅寺,听钟品茗。两人从治国之道谈到人生哲理,从诗书礼乐论及天下大势。
一日黄昏,他们坐在一处高台上观看落日。落日。徐君忽然问道:“公子周游列国,所求为何?”
季札沉思片刻答道:“求诸国之和睦,求天下之大道。”
“若有朝一日,道义与利益相冲突,公子将如何抉择?”
“舍利而取义。”季札毫不犹豫,“国之交,如同人之交,应以诚信为本。”
徐君闻言,遥望西方最后一抹晚霞,不再言语。
三个月转瞬即逝,季札使团即将离开徐国,继续北上行程。
临别前夜,徐君设宴为季札饯行。宴毕,二人漫步至宫中庭院。夜色清明,一轮明月高悬,满地银辉。徐君又一次看向季札腰间的佩剑,月光下,“秋水”剑显得格外清冷美丽。
他伸手轻轻抚摸剑鞘,动作轻柔如抚爱人发丝,随后迅速收回手,笑道:“明日公子远行,今夜月色甚美,不如再共饮一杯?”
季札心中了然,徐君对这君对这柄剑的喜爱远甚于言辞所示。按照礼仪和承诺,他必须佩戴这柄代表吴国使臣身份的宝剑完成使命。但他在心里暗暗决定:待归途再经徐国,定将此剑赠与知己。
次日清晨,城门外,两国君臣依依话别。
“此番离去,不知何日再见。”徐君执季札之手,神情怅惘。
季札郑重回道:“待使命完成,必定回返,与君再叙。”
车队渐行渐远,季札回头望去,见徐君仍站在原地,白衣飘飘,宛若仙人。他不知道,这一眼竟是永诀。
二
季札的使团队伍一路向北,先后抵达鲁、齐、郑、卫、晋等国。每至一国,他都以其睿智见解和谦逊态度赢得各国君臣敬重。在鲁国,他观赏周乐,一一评点,令鲁国乐师叹服;在齐国,他与晏婴论政,预见田氏将代齐;在郑国,他预见子产必将执政;在晋国,他预言三家分晋。
然而无论行至何处,徐君的身影总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每每看到美景,他便想:“若是徐君在此,不知会作何评价”;每当与人论剑,他又会想:“徐君对此定有更高明的见解”。
一年后的一个傍晚,季札在晋国馆驿中整理行装,准备南下返吴。他小心翼翼地擦拭着“秋水”剑,心想不久就能兑现心中的约定,将宝剑赠与那位懂它的知己。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门外站着一位风尘仆仆的使者,面露悲戚之色。
“公子,徐国急报...”使者声音哽咽,“我国君主...三日前病逝了。”
季札手中的剑险些落地,他扶住案几,良久才问:“何时的事?”
“半月前。临终前,君上仍念叨着公子的名字,说他未能再见公子一面,实为平生憾事。”
季札闭目长叹,泪水无声滑落。那一夜,他独坐庭中,对月不语。
翌日,使团队伍启程返回。随从们发现,公子变得更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