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为何要认识危险植物:基于幼儿发展特点的安全必修课演讲人
为何要认识危险植物:基于幼儿发展特点的安全必修课01如何防护与应对:构建预防-识别-处理全链条安全网02哪些植物需警惕:按中毒途径分类的识别指南03怎样设计有效课程: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教学策略04目录
2025幼儿园健康课危险的植物课件
作为一名从事学前教育工作12年的幼儿园保健教师,我始终记得2021年春季带大班孩子户外观察植物时的惊险一幕:一名4岁男孩蹲在花坛边,正把一片夹竹桃叶子往嘴里塞——那抹鲜艳的粉红花苞下,藏着足以让幼儿出现呕吐、心律失常的强心苷类毒素。那次事件后,我更深刻意识到:在幼儿探索自然的黄金期,教会他们识别危险的植物朋友,是健康课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今天,我将从为何要认识危险植物哪些植物需警惕如何防护与应对怎样设计有效课程四个维度,与各位同仁共同梳理这堂健康课的核心内容。
01为何要认识危险植物:基于幼儿发展特点的安全必修课
幼儿生理特点决定了更高的中毒风险3-6岁幼儿体重仅为成人的1/3-1/2,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毒素的代谢能力极弱。以常见的曼陀罗为例,成人误食5-10粒种子可能出现中毒症状,而幼儿仅需1-2粒就可能引发瞳孔散大、抽搐甚至昏迷。更关键的是,幼儿口腔黏膜薄嫩,即使未完全吞咽,仅用牙龈咀嚼或含在口中,某些植物的汁液(如一品红的白色乳汁)也可能造成局部灼伤。
认知特点导致危险探索行为高发观察记录显示,4-5岁幼儿每日主动触碰植物的次数平均达23次,其中38%的触碰行为伴随闻气味舔叶子拔花瓣等探索动作。他们对危险的认知多依赖直接经验,看到颜色鲜艳的果实(如南天竹的红果)、形态有趣的叶片(如蓖麻的掌状叶),很难抑制尝一尝摸一摸的冲动。正如我班上的朵朵曾说:老师,这个小红果像樱桃,肯定甜!这种用感官验证认知的特点,恰恰是植物中毒事件的主要诱因。
环境中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据2023年《城市幼儿园绿化植物安全调查报告》,87%的幼儿园种植了至少1种有毒植物,其中夹竹桃(73%)、万年青(58%)、绿萝(41%)位列前三。社区绿化带、公园、家庭阳台同样是风险区域——我曾处理过因家长将滴水观音摆放在客厅,幼儿触摸叶片后揉眼导致角膜水肿的案例。这些身边的危险,要求我们必须将植物安全纳入日常健康教育。
02哪些植物需警惕:按中毒途径分类的识别指南
接触性中毒植物: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即可能受伤这类植物的毒素多存在于汁液或毛刺中,幼儿在采摘、撕扯叶片时最易接触。
一品红(圣诞红):茎秆被折断后会流出白色乳汁,含萜类化合物,接触皮肤可引发红肿、瘙痒,入眼可能导致暂时性失明。我曾目睹小班幼儿浩浩捏碎一品红苞片,乳汁沾到手上,20分钟后手腕出现密集红疹。
虎刺梅:茎上的硬刺易划伤皮肤,伤口接触其白色汁液(含大戟醇)会引发刺痛、溃烂,过敏体质幼儿可能出现水疱。
洋槐(刺槐):叶片背面的绒毛含植物碱,接触皮肤可能导致接触性皮炎,表现为红斑、脱屑,我班乐乐去年春天采摘洋槐花时,手臂就出现了片状红疹。
误食性中毒植物:果实、茎叶被吞咽后引发系统中毒幼儿因尝鲜或误认(如将有毒果实当野果)最易中招,需重点识别。
夹竹桃:全株有毒,叶片含夹竹桃苷,3克干燥叶片即可致幼儿死亡。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心律不齐,严重时出现抽搐。2022年某幼儿园曾发生2名幼儿咀嚼夹竹桃叶片后送医的事件,经及时洗胃才脱离危险。
曼陀罗:花朵呈漏斗状(俗称醉心花),果实带刺,种子含东莨菪碱。误食后20分钟-3小时出现口干、皮肤潮红、瞳孔散大,严重者幻觉、抽搐。我在社区讲座中见过一位奶奶误将曼陀罗种子当野芝麻给孙子熬粥,导致孩子出现谵妄症状。
水仙:鳞茎似大蒜,含石蒜碱。误食后30分钟内出现剧烈呕吐、腹痛,严重者休克。去年春节,我园就有家庭因水仙与大蒜同放,3岁幼儿误取鳞茎啃食,送医后洗胃治疗。
南天竹:红果鲜艳,含南天竹碱。误食5-10粒即可出现呕吐、腹泻、呼吸抑制,曾有报道幼儿因捡食掉落的南天竹果实送医。
吸入性中毒植物:花粉或挥发性物质引发过敏或不适这类风险常被忽视,但对过敏体质幼儿影响显著。
黄杨:春季花粉量大,含致敏蛋白,吸入后可能引发过敏性鼻炎(打喷嚏、鼻塞)或哮喘发作。我班有位哮喘儿童,每年4月接触黄杨后,夜间咳嗽频率明显增加。
夜来香:夜间释放浓郁香气,含苯甲醛等挥发性物质,密闭环境中久闻可能导致幼儿头晕、失眠。曾有家长将夜来香放卧室,孩子出现晨起头痛的情况。
郁金香:花茎含毒碱,长时间(超过2小时)近距离接触可能引发脱发,虽罕见但需提醒家长避免幼儿长时间摆弄。
03如何防护与应对:构建预防-识别-处理全链条安全网
环境预防:从源头减少危险接触幼儿园绿化优化:建议园所参考《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移除或隔离夹竹桃、曼陀罗等剧毒植物;对万年青、绿萝等低毒但常见植物,设置1米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