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矩阵论.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年9月 河南社会科学 Sep..201l 第l9卷 第5期 HENAN S0CIAL SCIENCES Vo1.19 No.5 “权力”矩阵论 余乃忠 ,陈志良 (1.长沙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2.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北京 100872) 摘 要:后现代所推崇的物理化的场域概念为我们带来了对权力的吸噬性和复杂性的认识。然而场域 的混沌性使我们无法明晰权力运作的真正机制,也难 以找到遏制权力的有效途径。权力的矩阵原理开启了 权力布控研究的新视角,矩阵的行列图式、运算和秩、逆性质解密了权力的布控、集发、繁殖和归位等多种形 态与演变机要。各种力量在简约的纵横对峙中演绎了本性的多维关联,并展现了现代性病灶的多种症候。 关键词:现代性;权力;矩阵;消解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2011)05—0037—04 何谓权力?弗洛姆在 《逃避 自由》中说 :“权‘力’ 不仅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而且它的功能已经超出 这个词包含两重意义:其一是指拥有统治他人的力 货币的范围。权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资本具有多 量,即具有统治他人的权势;其二是具有干事情的力 种形式,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资本和政治资本 , 量 ,即干事情的能力。后者不含统治的意义。如果 更广泛地具有话语资本、社会资本、身体资本、荣誉 一 定要说后者也含统治的意义那只是指能力意义而 资本和象征资本等 ,可以说一切社会资源化为一种 已。”正因为统治与潜力的双重意义 ,带来了权力运 权力资本在社会链中运行和发挥作用 ,其中最基本 作图式的诡异。 的运作形式就是进行交换和增值。 一 、 矩阵的行与列:权力的类型与脉系 知识成为一种权力,在福柯看来是现代性引起 亚里士多德在 政《治学》中说,权力作为一种统 的制度化的结果。“科学之被制度化为权力,是通过 治,具有三种类型。一种是主人对奴仆的统治 ,主人 大学制度 ,通过实验室 、科学试验这类抑制性的设 总是尽量多地考虑 自己的利益,即使考虑奴隶的利 施”口。反过来,权力化为知识 ,在现代性社会里更是 益,也是怕奴隶的死去带来 自我利益的丧失;第二种 触 目即是。福柯指出了现代性把权力和真理等同起 是家长对于妻子和子女的统治,主要是考虑被统治 来,权力赋予知识的合法性。事实上,马克思早在 者的利益,兼顾 自己的利益 ;第三种是城邦宪政统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就说道:“考试—— 官‘职’和 治,这种统治是依据平等原则,轮流担任公共管理的 个‘人 ’之间的联系,市民社会的知识和国家的知识 职司。后者应该是一种合乎 自然的制度 ,人们设想 之间的客观联系,——无非是官僚政治对知识的洗 在 自己担任这种义务的时候,既然同等地照顾他人 礼,是官方对世俗知识变体为神圣知识的确认。” 利益,那么他人执政也一定会照顾我的利益。但是, 身体成为资本是现代性最重要的成就,一方面 亚里士多德已发现,实际情况不是这样,这些公职人 身体的劳动力在马克思看来是资本增值的唯一源 员已被病魔所缠,看“到这些人对权力的狂热,不能 泉,另一方面,身体也是现代性消费的最后场所和最 不想起这些情况实际是病态”_l1。 有诱惑的权力。鲍德里亚在 《消费社会》中说:“在消 现代性使权力成为商品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它 费的全套装备中,有一种比其他一切更美丽、更珍 收稿 日期 :2011—07—03 作者简介:1.余乃忠(1961一 ),男,江苏盐城人,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 2.陈志良(1945一 ),男,上海人,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yxi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