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山文化与陶寺文化埋葬习俗及
历史源流的比较研究
李健民陈春生
红山文化与陶寺文化是分布地域不同,在时间上也有早晚之别的两种史前文化。红
山文化分布于辽西,其年代距今约6500~5000年。陶寺文化分布于晋南,其年代距今
约4600~4000年。红山文化是北方地区史前时期最兴盛的考古学文化,陶寺文化则是
中原地区史前时期最兴盛的考古学文化。红山文化与陶寺文化在时间上虽早晚有别,但
是红山文化年代的下限与陶寺文化年代的上限较为接近。红山文化以玉器著称,陶寺文
化则以彩绘陶木器闻名于世。红山文化与陶寺文化的埋葬习俗在很大程度上突出反映
了各自文化内涵的特色。辽西地区继红山文化而起的小河沿文化,无论是分布地域,还
是文化内涵,皆有明显的衰颓之势。而陶寺文化与小河沿文化在时间上大体相当。红山
文化与陶寺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和形成的历史进程中处于重要地位。有关红山文
化与陶寺文化埋葬习俗及其历史源流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古代文明多元一
体融会发展过程的认识。
红山文化的埋葬习俗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发现并经过正式发掘的红山文化墓地有辽宁阜新胡头沟…,
凌源、建平牛河梁{2-6J,凌源城子山【,喀左东山嘴㈣;内蒙古林西白音长H:{9J,克什
克腾旗南台子等[toJ。
现已发掘的红山文化墓葬以内蒙古林西自音长汗墓地的年代为早。经发掘的墓葬
共7座。正居山顶中心部位的M5有石砌圆圈,其余诸墓皆为积石墓。多为单人葬,双
人合葬墓仅一例。随葬品未见日用陶器,均为装饰品,有玉块、玉蝉、穿孔贝壳、亚腰
贝饰、仿贝石臂饰、石珠、石质螺纹棒饰、小型动物玉头饰、锥状石核等。发掘者认
为,“与牛河梁积石冢相比,不见玉猪龙、勾云形玉佩、玉箍形器等大型玉雕,具有一
定的原始性。这批墓的年代可能较早,初步认为是早期红山文化墓葬”【1川。该遗址的发
2堑丝尘奎垡壁蕉
掘者之一郭治中其后对此又有新的认识。他指出,兴隆洼文化墓葬的一种类型,“这种
墓地也很有特点,总是选择在遗址附近山岗的顶部,地表有明显的石砌围圈或积石,墓
葬有土坑和石板砌棺两种形式。随葬品多为生前饰物,少见陶器,其中随葬的玉块、玉
管、玉蝉等,可谓最早的玉器制品”。故此,白音长汗墓地的年代的确定还很可能有进
一步探讨的余地。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南台子M7是一座较大的积石墓,墓主人头骨两耳
畔各有一块玉块,大小不一,上肢骨西侧有一磨制石凿,西侧手部握一贝壳。M13随
葬之字纹筒形罐、敞口钵以及石磨盘、棒、斧等。鉴于目前所知红山文化早期墓葬的资
料较少,对红山文化早期墓葬的认识尚待进一步深入。
迄今发掘的多数红山文化墓葬的年代大体皆偏晚。其中以辽宁牛河梁遗址的红山
文化墓葬最具代表陛。牛河梁遗址已发掘的红山文化墓葬分属于第2、3、5和16地点。
牛河梁红山文化第2地点共揭露出6个大型积石建筑单元。以圆形祭坛为中心,其
他5座积石冢丘分别排列其东西两翼和北侧。积石冢内大小墓有别。墓外常见排列彩陶
筒形器。墓内多以石板、石块为葬具。一般为单人仰身直肢葬,还有多人合葬以及二次
葬等。多数墓只随葬玉器,少数墓随葬陶器。
1号冢发掘墓葬26座,其中随葬玉器墓15座。未见随葬陶器墓。M4出土3件随
葬品,有玉箍形器1件、猪龙形玉饰2件。M15随葬品5件,玉箍形器、玉璧各1件,
玉环3件。M21出土玉器最多,共计20件,包括菱形饰、箍形器、勾玉形佩、管箍状
器、龟、竹节状器、兽面牌饰、镯各1件,双联璧2件,璧10件。2号冢中央一座大
墓,早年被盗扰。
4号冢至今已发掘16座墓葬,其中只随葬玉器墓5座,随葬玉器和陶器墓1座,
只随葬陶器墓3座。另7座墓未见随葬品。M5、M6随葬双耳彩陶盖罐各1件;M7随
葬双耳陶罐1件,另1件为扣于其上的陶钵。因为这批随葬陶器墓其所在层位叠压在4
号冢主体积石建筑之下,当属该冢年代最早的一批墓葬。
牛河梁第3地点积石冢,盘踞山头,冢内各墓不见成排立置的彩陶筒形器。共发掘
10座墓,其中只随葬玉器墓3座,无随葬品墓7座,未见随葬陶器墓。M7随葬品3
件‘,箍形玉饰、玉镯、大串珠各1件。M3随葬品4件,玉璧、环各1件,玉镯2件。
M9随葬品2件,玉镯、凸弦纹玉饰各1件。M7位置几近积石冢中心,墓主人为男性,
其他墓环绕M7四周分布。
牛河梁第5地点发现略呈东西排列的3座积石冢,1号冢正位于各冢分布的圆丘顶
部。发掘2座墓,一座被扰动,另一座M1在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