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司法如何回应网络技术进步——兼论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运用规则.pdf
2014 年 5 月
第 36 卷第 3 期
呢4飞 ì1. r May , 2014
Vol. 36 No.3 Modern Law Science
噩噩回冒曙锢 文章编号 :1∞1 -2397(2014)03 -0133-10
司法如何回应网络技术进步
一一兼论视昕传输技术作证的运用规则
李峰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 )
摘 要:视听传输技术作证方式的适用现状,反映出相应技术手段与司法程序尚未达
到相互理解的和谐状态,司法面临如何回应网络技术进步的问题。司法与技术的关系从分
立走向藕合,促进了两者的互动和理解。视听传输技术作证与直接言词原则存在一定的冲
突,但作为解决证人出庭困难的特殊作证手段之本质,并且通过网络技术与直接言词原则
的调适,使其正当性得以充实。对视听传输技术作证不论是持积极还是消极的态度,都不
是问题的实质,明确该作证手段的理念和运用规则才是司法回应网络技术进步的有效方
法。在适用视听传输技术作证方式时,应坚持有限利用、当事人选择、诉讼辅导、交叉互补
等规则,以突出普通作证手段之补充的地位,追求该作证手段应用的适度性。
关键词:网络技术;民事诉讼;视听传输技术作证;运用规则;适度性
中固分类号 :DF7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3969/j. issn. 1∞1 -2397.2014.03.12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网络技术给身处两地的人提供了最大限
度接近于真实空间的交流方式,并且有快速、便捷、
准确的优势,网络活动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态,
使传统的高度结构化、高度集中的世界转变成联系
松散的物理社会和电子社会[1] 。民事司法作为社
会活动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卷入到网络技术进步
引发的社会变革之中,审判方式和内容被不断增添
新的元素。国外率先将网络技术支持的远程作证
收稿日期 :2013 -12-06
作者简介:李峰(1966 - ) ,男,河南潢川人,浙江工业大学法
学院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学民诉法专业博士生。
方式应用于司法实践并使之制度化①,我国 2∞1 年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
规定H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第 56 条规定可以采
用双向视昕传输技术作证。 2013 年 1 月 1 日实施
的新《民事诉讼法》第 73 条规定,证人有特殊情况
不能出庭作证的,经法院许可,可通过书面证言、视
听传输技术或视昕资料等方式作证,正式承认了最
高人民法院在《证据规定》的司法解释中所设立的
远程作证制度。对书面证言、视听资料、视昕传输
① 国外将远程审判方式最早运用于不宜出庭的儿童作证,之
后才扩展到其他主体和案件审理阶段。如美国的《合众国法典》第
3509 条关于替代当庭作证的规定中包括用双向闭路电视的儿童
作证,澳大利亚最初也将电视作证运用于儿童或者其他弱势群体。
日本 1蜘年新《民事诉讼法》第 204 条规定远距离的人可以通过影
像和声音收发的方式作证,英国 1998 年《民事诉讼规则》第 32 条规
定了证人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作证。
133
现代法学
技术等作证方式的选择,应根据作证条件和案件审
理需要,选择最接近直接言词原则的作证方式。视
听传输技术由于具有可视与可昕的优势,无疑
应当优先考虑[2] 。但是,这种选择规则只用于多种
特殊作证手段之间的比较与选择,反映出不同特殊
作证手段之间关系的理解。针对视昕传输技术作
证特定手段的运用,还需考虑更加具体的技术环境
及程序规则等问题。视听传输技术目前仍处于动
态的发展之中,并非完全契合传统民事诉讼的要
求,如果只是单向要求网络技术发展必须达到民事
诉讼的规范标准,司法没有回应技术进步的积极性
和可行路径,两者之间不能有效互动,那么通过立
法体现的良好愿望必然被司法实践所拒斥。
2(脱年,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国内首次允许
证人通过网络视频作证,达到可视与可昕同时
具备的视昕传输技术作证要求[3] 0 :2ω 年,北京市
丰台区人民法院允许证人通过 QQ 视频作证审结了
一起民事案件[4] 。除此两例外,当时鲜有民事诉讼
中视昕传输技术作证的报道。近年来,最高人民法
院加大了网络技术应用于司法的推行力度,要求各
级法院不断完善包括视频审判在内的工作规范①,
而地方法院似乎对视昕传输技术作证的运用积极
性不高。新《民事诉讼法》实施后,重庆、河南、辽宁
等省市陆续出现利用 QQ 视频通信的视昕传输技术
作证情况。②但总体上看,新法实施后视昕传输技
术作证的采用案例仍然很少,利用技术进步遏制书
面证言滥用的意图并未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立
法后评估不但要检验法律条款的实施成效,还要
分析其深层原因[5] 。经笔者走访调查江、浙、沪的
部分法院,很多法官对允许证人通过视昕传输技术
作证持非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以史为鉴如何可能——基于知识生产的视角.pdf
- 企业大学如何建构.pdf
- 企业如何利用社会网络提升吸收能力.pdf
- 企业经营环境变化中如何处理劳资纠纷——以A公司经营战略变动后的劳动关系管理问题为例.pdf
- 传统媒体网站如何突出重围.pdf
- 低氧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如何向跟腱细胞分化.pdf
- 低渗岩性气藏压降法计算库容量改进.pdf
- 住房市场“双体系”发展协调程度如何——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pdf
- 体育场内场人员安全容量的测算方法研究.pdf
- 作文如何渗透文化味.pdf
- 司法干预是如何引发股市“过度投机”的——基于投资者理性预期的实证研究.pdf
- 后发地区如何实现产业特色发展.pdf
- 含小容量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区域继电保护研究.pdf
- 国家间不对称冲突如何走向和解——三种模式的博弈分析.pdf
- 国有企业高管团队如何提升决策质量——基于认知需求和团队氛围交互效应的视角.pdf
- 在技术进步中媒体如何寻找自性.pdf
- 在论证式教学中如何引导质疑和辩驳——以“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例.pdf
- 地区制度质量如何影响技术创新一个实证研究.pdf
- 地市媒体如何走好融合发展之路——湖州日报报业集团“抓三实、促融合”的探索与实践.pdf
- 地形数据库地形信息容量分析研究.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