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慈善思想的形成与发展.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近代慈善思想的形成与发展.pdf

20O5年 9月 第 3_4卷 第 5期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V01.34 No.5 Sep.,20O5 论近代慈善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周秋光,徐 美辉 (湖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摘 要:近代以来,中国原有的慈善思想受外力的冲击和影响,由传统向近代嬗 变,最终形成了具有崭新内涵 的慈善思想。教会在华兴办的慈善机构,是 中国人 了解西方社会慈善事业最直接 的途径;西学报刊的传播,使国人 对西方各国慈善福利事业有 了清晰的了解;部分中国人海外的亲身见闻促使/,-4rl对于慈善的认识达到一个较高的 水平。以洪仁矸 、康有为、孙中山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也学习他们的慈善与社会福利思想, 形成了各 自的慈善福利观。这时期我国慈善福利观也呈现 出古今贯通,中西汇聚的特点,并影响和促使了慈善事 业向近代化与制度化 的方向迈进 。 关键词:近代;慈善思想;福利观 中图分类号:K2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O5)05.0110-06 自19世纪中叶开始,由于中西文化的接触与交融,中国 社会各个方面都或快或慢地随之发生变化,这就是陈旭麓先 生所言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在这一过程中,中国 原有的慈善思想因受外力的冲击和影响,也由传统向近代嬗 变,并促使存续了上千年之久的中国慈善事业发生变化并走 上发展。 一 、西方慈善思想在近代的传人 1840年的鸦片战争,全面开启了西学东渐、西俗东移的 帷幕。此后的百余年间,中西两种异质文明发生了更为激烈 的碰撞与融汇,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西 方社会的各种理论学说、思想观念纷至沓来,并日趋走强,其 慈善思想也随这股潮流涌人我国,渐渐传播开来。受此影 响,中国传统的慈善思想在近代激荡迭宕的社会变迁进程 中,自然而然发生了嬗变,由旧趋新,兼纳中西,最终形成了 顺应时代要求具有崭新内涵的慈善思想。 中国近代慈善思想的形成,是接受了西方社会慈善福利 思想的若干影响。具体言之,主要有教会慈善事业、西学报 刊、国人海外见闻三个方面。 (一)教会慈善事业的影响 教会在华兴办的慈善机构,是中国人了解西方社会慈善 事业最直接的一个途径。随着鸦片战后洋教的深入,一些传 教士或教会在通商口岸及内地兴办了育婴堂、孤儿院、诊所、 医院等育婴与医疗慈善机构。1846年,基督教会即在上海租 界设立仁济医院,“以外国法治病,伤科尤妙”。设馆以来,用 西医西药兼为贫民减免费看病,“活人无算”_l J(卷一,在慈善 医疗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开办于同治年间的上海虹口养育堂,在当地也有广泛的 影响。该院也是一个慈善性西医院,主要靠西方教会捐款维 持运转,收治中西病人。据该院对其1871年的统计,该年总 共收捐款洋1 580元(其中上海道宪捐助洋100元),开支 1 427元,共收治病人17 644人,其中西方人321人,余皆中国 人。由此,当时社会舆论对于该医院的西医治病之法亦大为 赞叹:“西医治病之法最齐者,凡遇受重伤之人,已不可治,则 割去所伤之肢体,用药敷之,使能保全性命,否则其人必不能 生。其人愈后往往废弃无用,西人又能赠钱以终其身。夫设 立医馆,固为一大善举,况又于其中行此美法焉,其为功德不 大矣哉!-[21从上海虹口养育堂我们已可看出,当时西方人在 中国所设立的西式医院由于西医的便捷灵验,以及它对中国 广大民众免费治疗的现实效应,即具有慈善性质,对国人极 具吸引力,也最易获得中国人的认同,因而在社会上产生了 广泛的影响。中国传统社会虽然也有施医局、惠民药局等专 门性施医机构,但时至近代已大多颓废,即便仍有存在,其效 用也大大减弱了。更何况,中国传统施医机构从无常年开办 收稿 日期 :2005.05.20 作者简介:周秋光(1954-),男,湖南耒阳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美辉(1964-),女,湖南华容人,湖南省群众艺术馆副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ll0 者,而是多选在夏秋疫疠高发期,其余则归于停顿。这根本 不能满足人们的现实需要。所以,同治以后,在教会慈善机 构的影响下,在占风气之先的沿海通商各埠一些开明的绅商 开始纷纷联络西方人士,着手开办医院诊所。例如上海,“均 系中西客商捐赀建造”的西式医院在当地亦很常见,并且对 危苦之人“不费分文”即可享受医治 。显而易见,这类医疗 机构对穷苦之人往往多有免费施救的慈善之举。于是,具有 中西联合性质的医院诊所,也就成了近代中国受教会慈善事 业影响最早而设立的慈善组织。另外,教会还着力经营了育 婴慈善事业,比较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