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河流廊道的景观变化与景观设计.pdfVIP

鸭绿江河流廊道的景观变化与景观设计.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鸭绿江河流廊道的景观变化与景观设计.pdf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tfi Agn Sci.2007,35(36):11824—11825,11838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李菲菲 鸭绿江河流廊道的景观变化与景观设计 刘月 (辽东学院,辽宁丹东ll8003) 摘要 概括分析了鸭绿江河流廊道不同历史时期的号观变化过程,提出了鸭绿江河流廊道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并针对鸭绿江河流廊 道上游高山峡谷区、中游水库回水区和下游冲积平原区3种蒂观类型区的不同特点,给出了相应的景观设计方案。 关键词 鸭绿江;河流廊道;景观变化;号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l(如昕)36—11824—02 Yalu River Corridor Lanas~~ alal】ge and I.andseape Oesign LIU Yue (E,astem Liaoning University,Dandoo~g,Liaonin~g 118003) Abstract Inthis articlethe process ofYalu River corridor’slandscape changewas analyzed. Onthe base ofthe principles oflandscape design,the author brought forward the landscape scheme for 3 landscape districts along Yalu River corridor. Key words yalu River;River corridor;Landscape change;Landscape design 1 鸭绿江河流廊道概述 止,200余年处于封禁状态。清政府通过修筑柳条边,不仅对 鸭绿江是我国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界河,发源 鸭绿江封禁区的中国领土施行着有效管辖,而且鸭绿江河流 于长白山主峰南麓海拔2 3130 i/1处,,流经吉林省、辽宁省,于 廊道两边的山脉被清政府视为龙脉,严禁中国边民和朝鲜边 东港市注入黄海。全长816 km,总流域面积64 471 krn2,其中 民进入封禁区采参、伐木、捕猎,这客观上使鸭绿江河流廊道 中国侧流域面积32 466 kHl2。 的森林景观基质得以有效保护|2j。 鸭绿江流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流域的70%为 然而鸭绿江河流廊道两岸由于20世纪20年代废禁招 中低山和低山丘陵,具有坡度陡、石质低、土层薄的特点。鸭 垦、刀耕火种,40年代日寇的掠夺式采伐及6O年代的“以粮 绿江流域水系发达,大小河流670多条。北侧支流主要有浑 为纲”、毁林开荒等人为干扰的强烈影响,致使该地区的森林 江、蒲石河、爱河等,南侧支流主要有虚川江、长津江、秃鲁 植被经历了从景观基质到景观斑块的转化,给区域生态环境 江、忠满江等。根据地质构造、地貌特征以及受人类影响程 带来严重影响。鸭绿江中游地区年降水变率为2.3,与年径 度,鸭绿江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划分为3种景观类型区:①上 流量最大最小比值2.7基本一致;而下游地区,降水变率为 游高山峡谷区(微人类干扰区);②中游水库回水区(弱人类 2.20~2.66,而年径流变率为3.4~5_8_3 J,说明该地区森林覆 干扰区);③下游冲积平原区(强人类干扰区)。 盖率降低,蓄水能力下降。20世纪末2l世纪初,由于加强了 鸭绿江上游高山峡谷区为自河源到临江以上。十三道 生态保护,对鸭绿江上游实施2.04万hrn2水源涵养林保护工 沟河口(长津江)以上两岸的地表结构主要由高山和中山构 程,重点保护江,河两岸500m范围内的天然林,将沿江25o以 成,地形起伏较大,河谷呈v字型切割,河道弯曲,比降很大; 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使得森林覆盖率又有明显回升,上游 自十二道沟河口以下至临江镇之间,山势渐低,河道比降渐 森林覆盖率恢复到95%以上,整个流域的森林覆盖率平均也 缓 l 。河流两岸生长着茂密的以红松、枫桦为主的针阔叶混 达到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