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肾脏修改
尿的生成和排出;
组成:
肾 -- 泌尿
输尿管
膀胱 贮尿、排尿
尿道; 一、排泄
排泄:机体将体内的代谢产物、多余的水分、无机盐类以及进入机体的异物、毒素等经血液循环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 泄 器 官 排 泄 物
──────────────────────
肾 脏 水、尿素、尿酸、肌酐、
肌酸类、药物、毒物、色素等
肺 脏 co2、水等
皮肤及汗腺 水、盐类、少量尿素等
消 化 道 钙、镁、铁、磷、胆色素、
毒物等
唾 液 腺 重金属、狂犬病毒等 ━━━━━━━━━━━━━━━━━━━━━━━ ;二、肾脏功能:
(一)泌尿:
①排泄代谢终产物、过剩的电解质及进入体内的异物;
②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二)内分泌:
①对血容量和血压起调节作用的肾素
②刺激骨髓造血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③具有强烈舒血管作用的前列腺素
④促进钙吸收的1-α羟化酶;(一)尿的生成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二)尿的理化性质:
1、尿量:正常约1000---2000ml/d
少尿:100—500ml/d
无尿:100ml/d以下
多尿:2500ml/d以上
;(一)尿的生成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二)尿的理化性质:
1、尿量:正常约1000---2000ml/d
少尿:100—500ml/d
无尿:100ml/d以下
多尿:2500ml/d以上
;肾小体;(二)两种肾单位 ;皮质肾单位;两种肾单位比较;入球微动脉;(三)球旁器;;(四)肾的神经支配;二、肾的血液循环特点及调节环
1、肾的血液供应
腹主A 肾A 弓形A 叶间A 入球A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出球小A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叶间V 弓形V 肾V ;2、特 点; 肾血液循环模式图;(二)肾血流量的调节;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1、肾小球滤过率GFR: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成人正常值:125ml/min
2、滤过分数:
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正常值:125/660 =19 %;一、肾小球滤过的动力 Drive Force of Filtration; 出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4.67+1.33)
= 0kPa(0mmHg)
≤0无滤液生成;
滤过平衡:有效滤过压为0时。
血浆胶体渗透压在滤过过程中不断升
高,最终动力与阻力相等,有效滤过终
止。
;二、滤过膜及其通透特性
(一)组成;滤过屏障——滤过膜;(二)通透性
1、机械屏障(主要):滤过膜的三层结构上网眼孔径的大小可限制某些大分子物质通过。
界限:
有效半径﹤2.0nm→自由滤过
有效半径﹥4.2nm→不能滤过
2.0nm ﹤半径﹤ 4.2nm∝有效半径;Hb的分子量为64000本可通过,但在血浆中与球蛋白结合成复合物时则不能通过,故正常无Hb尿;但当大量溶血时,游离的Hb↑→ Hb尿(血尿)。
;2、静电屏障:滤过膜的三层结构表面均含有带负电荷的唾液蛋白,可限制带负电荷的大分子物质通过。
带正电荷﹥中性 ﹥负电荷 ;肾炎 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 蛋白尿;三、影响滤过的因素;2.有效滤过压;②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如静脉快速注射生理盐水时)→有效滤过压↑→滤过率↑
③囊内压:囊内压↑(尿路梗塞时结石、肿瘤)→有效滤过压↓→滤过率↓;3.肾血浆流量;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是指其分泌和排泄作用。;(一)重吸收的特点:;途径:跨细胞途径和细胞旁途径;决定重吸收的两个因素:动力与通透性;3、可调节性: 体液调节:ADH、ALD
4、有限性;(二)重吸收方式;二、各种物质重吸收;;Na+:2Cl-:K+联合转运载体;远端小管集合管:主动转运
( Na-cl同向转运体、 Na+泵、Na+-H+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