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形象的鉴赏(二)——物象、景象 Word版含答案
鉴赏诗歌的形象之事物形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鉴赏景物形象也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事物形象的特点及作者的情感寄托,二是景物作为意象营造的氛围或意境以及作者情感的寄托。常见的是咏物诗、写景诗和杂诗。
(江西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意象的特定内涵。“兰”“蕙”“菊”都是美好的花草,自古以来美好的花草便寄寓了古人对美好品德、节操的追求。如《爱莲说》中周敦颐就以莲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自己纯洁高尚的节操。
[答案] “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鉴赏事物形象的诗,即咏物诗,如咏梅(竹、菊、桃、柳)写法往往是托物言志。
一、答题步骤
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
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这首托物言志诗,塑造了怎样的早梅形象?表现了一个怎样的自我?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鉴赏方法
1.明确物象的特征。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耐寒、清高)
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组织答案:运用拟人手法,以( )自喻,托物言志,明写物的( )特点,实写人的( )品质,表达( )感情。
三、常见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1.送别类意象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2.思乡类意象
这类诗歌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必修二学案:章末质量检测(二) 染色体与遗传 Word版含答案.doc
- 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必修二学案:章末质量检测(四) 生物的变异、进化与人类健康(四-六章) Word版含答案.doc
- 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必修二学案:第三章 章末达标验收 Word版含答案.doc
- 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必修二学案:第三章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Word版含答案.doc
- 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必修二学案:第四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Word版含答案.doc
- 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必修二学案:第三章 第四节 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Word版含答案.doc
- 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一) 分离定律 Word版含答案.doc
- 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必修二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Word版含答案.doc
- 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三)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基础层级卷) Word版含答案.doc
- 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九) 遗传信息的传递 Word版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九 第一板块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Word版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九 第二板块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Word版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九 综合技能培养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评价(二) Word版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二 第一板块 望月怀远 送魏万之京 与诸子登岘 Word版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二 第二板块 燕歌行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Word版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二 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形象的鉴赏(一)——人物形象 Word版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五 第二板块 西塞山怀古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 Word版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五 第一板块 寄李儋元锡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登柳州 Word版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五 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语言的鉴赏(二)——语言风格 Word版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八 第二板块 苏幕遮(碧云天)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Word版含答案.doc
最近下载
-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4秋).pdf VIP
- 2025年无犯罪记录证明申请表申请书(模板).docx VIP
- 《新媒体营销基础》课件——新媒体营销概述.pptx VIP
- 项目计划进度管理流程图.pdf VIP
- 2024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考试历年机考真题集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docx VIP
- 200MWh储能电站安全预评价报告.doc VIP
- 华为经营管理-华为的流程管理(6版).doc VIP
- 2015-2020年一建历年真题-水利.pdf VIP
- 平行文本在翻译中的运用.ppt VIP
- 口腔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增长与竞争格局分析报告:2025年市场展望.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