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中以人为本实现路径探析.docVIP

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中以人为本实现路径探析.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中以人为本实现路径探析

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中以人为本实现路径探析   [摘要]在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大趋势。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高校总结出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实现路径,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让大学生健康成长,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以人为本;路径   [ DOI]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26. 133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写入党的文件,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大学生道德素质水平和倾向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培养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往、与白然和谐共处,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1、大学生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   1.1人生观远离理想主义,行为方式更加“入世”   当代大学生经过15年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教育,已经树立起了主流的人生观念,比如,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家庭,团结他人,保护自然等。伴随着21世纪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广、更方便,在这个泥沙俱下的时代,大学生也不能“独善其身”,也受到一些非主流的人生观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行为上更加入世,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潮抬头。当代大学生普遍出生在三口之家,家人的疼爱使他们渐渐养成了“人人为我”的思维模式,个人主义、享乐主义颇有市场。大学生远离战火硝烟,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少了为崇高理想奋斗的激情。   1.2价值观物化,货币成为重要的衡量标准   受市场经济中的不良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念扭曲,把货币作为是否有价值、价值大小的唯一衡量标准。“金钱万能论”在部分大学生中很有市场,认为很多东西都是可以用货币来度量和收买的。论文可以花钱雇人写,衣服可以出钱到洗衣店洗,不用下楼就有人把饭送到寝室来,等等。种种现象,让一些大学生错认为金钱是万能的,逐渐滋生出拜金主义。   1.3道德水平下滑,底线意识模糊   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淡漠,水平下滑,是非对错的界限模糊,行为举止让人瞠目。河北大学学生李启铭酒后驾车撞死撞伤同学后还公然叫嚣“我爸是李刚”,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超速行车撞伤路人后竞拔刀凶残将人捅死,种种残忍,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天之骄子怎么了?受大众传媒媚俗化和平庸化的冲击,部分大学生丧失辨别力,随波逐流,迷失自我,精神颓废空虚,旷课打游戏的有之,抽烟喝酒打牌的有之。网络的虚拟性也弱化了他们对自我道德的内在约束和内疚感,制作病毒攻击他人电脑,窃取他人银行账号和信息,偷看他人邮件和聊天记录,恶语诽谤诋毁他人,等等。   2、以人为本理念在大学生的道德体系中缺失的原因剖析   (1)社会因素。在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竞争机制的引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大背景下,人们更重视自身的发展和自己的利益。在这个经济指标是第一位的年代,人们对利益的追逐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对于与切身利益相关的人,比如上司、老板、领导等,就敬三分,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的,如街上摔倒的老人、行乞的路人就远三分。在许多人的认识里,金钱和利益是第一位的,人是第二位的;看中金钱和利益,轻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学校因素。大学是一个大熔炉,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塑造。高校由于受到社会评价和就业率的影响,把对学生智力方面的培养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重视学业成绩这些可视化的指标的建设,轻人文精神等软件建设。此外,高校人文素养课程不受学生重视,形式单一枯燥,效果不甚理想。高校是个小社会,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社会世俗风气的熏染,带有更多的功利色彩,如:和辅导员亲近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亲近可以得到一些好处,等等。此外,同学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在家庭条件好的同学的影响下,许多农村大学生开始追求高消费、名牌吃穿、吃饭宴请等,养成不良习气。   (3)家庭因素。在家庭环境中,父母长辈的行为习惯和处事原则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道德选择和行为表现。部分家长道德水平有限,价值取向功利化,行为习惯媚俗化,这些不良思想和行为对大学生有不好的“带头作用”。有些大学生在评优评奖、争取预备党员资格等时候宴请相关人员;前文所述的“我爸是李刚”的主人公李启铭之所以在事故发生后还那么嚣张放肆,显然和平时家人有意无意透露出的特权观念、关系观念有直接的联系。   3、如何在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实践中注入以人为本理念   (1)尊重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尊重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大学生在中学时期是备受关注的学习能手,到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